基金限购与开门迎客:精细化运营下的持有人利益考量

网络 2025-09-05 08:31:50
基金 2025-09-05 08:31:50 阅读

【严格限购VS开门迎客 基金精细化运营 持有人利益优先】近期市场热门主题快速上涨后,部分相关基金选择限购,其中不乏一些今年以来回报率超过100%的绩优产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基金在此时“开门迎客”,恢复大额申购。业内人士表示,绩优产品限购是管理人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的举措,体现了精细化运营中对“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优先考量。中长期来看,A股投资机会依然十分丰富,放开限购可能实现基金规模与业绩的双赢。

  近期市场热门主题快速上涨后,部分相关基金选择限购,其中不乏一些今年以来回报率超过100%的绩优产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基金在此时“开门迎客”,恢复大额申购。

  业内人士表示,绩优产品限购是管理人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的举措,体现了精细化运营中对“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优先考量。中长期来看,A股投资机会依然十分丰富,放开限购可能实现基金规模与业绩的双赢。

  部分绩优产品限购

  9月4日永赢基金公告称,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自9月5日起,个人投资者办理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类及C类份额合并计算)的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时,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请金额高于1万元(不含),基金管理人有权全部或部分确认该笔申请失败。机构投资者办理基金的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不设限制金额。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今年业绩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77.80%。

  国泰基金也公告称,为了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自9月4日起,基金管理人对国泰中证A500ETF发起联接A类及C类基金份额的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的金额进行限制,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累计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的金额不应超过1000万元。

  事实上,近期采取限购措施的基金产品不在少数。8月以来,出于保证基金平稳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等原因,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华富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公告旗下部分产品开启限购。不少限购的基金今年以来取得了较高的回报率,比如截至9月3日,中欧数字经济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达119.26%。

  一些基金公司“开门迎客”

  不过也有一些基金公司选择“开门迎客”。红塔红土基金9月4日公告称,基金管理人曾于8月27日发布公告,自当日起,红塔红土盛丰混合暂停接受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超过20万元(不含20万元)的申购、转换转入申请。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决定自9月4日起恢复基金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超过20万元(不含20万元)的大额申购、转换转入业务。

  金鹰基金也公告称,基金管理人曾于8月21日发布公告,自当日起,暂停金鹰民族新兴灵活配置的申购业务(含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决定从8月28日起恢复该基金的正常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宝盈基金更是在9月3日发布了多只基金恢复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的公告。

  此外,景顺长城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天弘基金等基金公司近期均发布了恢复基金产品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公告。

  优先考量持有人长期利益

  对于近期一些绩优基金采取限购的情况,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分析认为,从基金管理人转型精细化运营的角度看,当前多只绩优基金采取大额限购,是管理人主动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的核心举措,体现了精细化运营中对“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优先考量。她表示,一方面,绩优基金若短期内涌入大量资金,可能因持仓调整难度加大、优质标的配置空间受限而导致收益遭到稀释,限购可避免规模无序增长对业绩风格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主动控制规模,管理人能更聚焦于现有持仓的深度管理、投研策略的精准落地,同时减少大额申赎对基金净值稳定性的干扰,这正是从“粗放追求规模”转向“精细化维护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典型表现,最终为持有人守住长期收益的确定性。

  不过也有公募人士表示,虽然A股市场近期出现了一定的上涨,但中长期来看,A股依然有丰富的投资机会,在基金容量允许,基金经理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放开限购可以实现规模与业绩的双赢。

  招商基金表示,展望未来,考虑到年内美联储降息较为确定,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目前市场风险偏好较高,居民存款向非银金融领域搬家趋势明显,经济周期走向复苏,价格回暖信号显现,市场预期和政策催化主导行情,科技和消费行业有望相对占优。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基金精细化运营 持有人利益优先)

(责任编辑:126)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