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后明星时代”:行业变革与转型路径
翟相栋、鲍无可、张翼飞、周海栋、周克平……今年以来,多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公募基金行业加速步入“后明星时代”。“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行业名言也遭遇冲击。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行业机构正通过平台化投研体系搭建、团队化管理等多维路径重塑竞争力;FOF管理人也在构建淡化个人IP的基金筛选方法。
这场变革关乎公募基金行业的格局重塑,更将对数亿基民的投资体验带来深远影响。
探索“去明星化”软着陆
今年以来,已有翟相栋、鲍无可、张翼飞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相继离任。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7人。
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往往伴随相关产品巨额赎回。例如,某个人系公募掌舵百亿元规模基金的基金经理卸任后,相关产品规模缩水逾四成。
基金公司通常会努力保障“去明星化”软着陆。例如,上述个人系公募在明星基金经理离任时表示,公司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阿尔法。
平台式投研摆脱“明星”依赖
在“后明星时代”,公募基金行业格局面临重塑。不少公募基金正在积极探索转型路径:一是投研向工业化与平台化转型,二是建立多基金经理共管制度,三是产品结构向指数化方向调整。
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引导基金公司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募基金应从“基金经理明星化”转向“投研平台化”,通过体系化、平台化的投研方式构建公司品牌。
多人共管模式仍待发展
在基金产品管理上,以“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斗”也是一个主流策略。例如,今年7月,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增聘赵磊为共管基金经理。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募基金可以采用一只产品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模式,打造多策略产品。
申万宏源研究显示,美国共同基金规模靠前的10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中,9只采用多人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内,景顺长城景颐双利等产品证明,真正协作的共管基金业绩远超简单拼凑的组合。
“选基金就是选人”逻辑被颠覆
在公募“造星时代”,“选基金就是选人”成为基金投资的金科玉律。如今,这一理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募FOF管理人最新的“去明星化”基金筛选框架,或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有益参考。
一位绩优公募FOF基金经理表示,优秀的基金投资组合不是简单地把最好的基金经理凑在一起,而是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科学配置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
阿尔法咨询认为,在公募基金“明星大将”退场的同时,如何找到“帅才”,发挥运筹帷幄和全篇布局的能力,重要性更加凸显。
盈米基金研究院表示,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时代过去,基金投资更看重整个团队的实力和基金公司的投研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