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慢牛主升浪:历史规律与基金投资策略
A股自2000年以来四次大牛市(2005-2007、2009-2010、2014-2015、2019-2021)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政策、流动性和盈利,是驱动市场的三驾马车。
过往牛市中,无数投资者曾因狂热迷失方向,又在泡沫破灭后捶胸顿足。站在2025年盛夏的这轮慢牛行情中,A股慢牛既需敬畏历史,更需把握当下。

五年规划交替效应:政策窗口催生主升浪
2005-2007(股改牛)、2014-2015(流动性牛)、2019-2021(结构性牛)等大级别行情均启动于五年规划收官或开局年。政策红利释放(如股权分置改革、四万亿刺激)是核心催化剂。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年,2026年“十五五”将启,国海证券明确指出:2025-2026年大概率是牛市主升浪阶段。
2、指数高点共性:沪深300锚定5500点
过去三轮大牛市中,沪深300高点均落在5500点附近(±378点),如2007年6124点、2015年5178点。
截至2025年8月,沪深300距5500点仍有约32%涨幅空间,若股息率从2.8%降至历史牛市中位值1.5%,理论上涨空间可达85%。
3、估值与业绩的“双击”规律
牛市早期由估值驱动(流动性宽松+风险偏好提升),中后期需业绩兑现支撑。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速刚转正,工业企业利润仍承压,当前仍处“估值驱动”阶段,业绩确认或滞后1-2季度。
4、风格轮动:成长与制造领涨,中盘股崛起。
先进制造(新能源/军工/机械)和科技成长在过往牛市中涨幅从未跌出前二。本轮中盘股(如有色、化工)涨幅仅25%,显著落后历史均值,“反哑铃策略”(回避极端大小盘,聚焦中盘)正迎来机会。
5、增量资金驱动:存款搬家与杠杆共振。
牛市后期常现“存款搬家”,居民储蓄转向股市。当前两融余额突破2.03万亿,创2015年来新高,量能连续站稳2万亿,资金面已进入牛市亢奋期。
总的来看,当前A股处于历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正处主升浪初期。
“牛市多急跌,熊市多反弹”,历史告诉我们,别被短期波动洗出局,做好这三件事!

牛市最大的陷阱莫过于“满仓进攻”的诱惑。中信证券2025年资产配置研究揭示:科学分配才是长期制胜核心。根据风险偏好将资金划分为“防御-平衡-进取”三层结构,如同为投资战舰装配压舱石、主引擎与加速器。做好不同行业、股债的均衡配置,享受泡沫,也要系好安全带。
核心+卫星策略:随着行情深入,不妨选择一些指数基金和均衡配置型基金作为核心仓位,选择一些科技成长风格或券商相关基金作为卫星策略,进可攻退可守。

牛市中最隐蔽的风险不是回调,而是风格切换带来的踏空。2025年二季度以来,市场正从价值风格向成长风格悄然转向,早期领涨的红利板块开始滞涨,而调整充分的科技板块重获资金青睐。
动态再平衡:在原有股债均衡或行业均衡配置的基础上,当某类资产占比超过原定比例±10%时触发调整,每季度或半年审视一次,避免频繁交易。

没有不散的宴席,牛市的崩塌往往始于最疯狂的乐章。享受泡沫≠与泡沫共亡。
目标收益率法:收益达一定目标后分批赎回,防止“盈转亏”心理陷阱。
天天基金APP的智能定投还可以帮助我们低位多投,及时止盈,更好地应对波动。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APP,仅为操作指引,不作投资推荐)
投资终究是认知的变现。牛市不仅考验钱包,更淬炼心性。每一次波动都是修行的道场,每一次决策都是认知的镜子。当潮水退去,愿你不仅带走收益,更收获一个更从容的自己——这才是投资路上最丰厚的“心灵复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