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新“画风”:公募基金重业绩轻规模,平台作战成主流

网络 2025-08-17 22:05:20
基金 2025-08-17 22:05:20 阅读

牛市中公募基金新“画风”:重业绩甚于重规模,明星光环让位于平台作战。市场牛气正浓,沪指冲破3700点,公募基金行业却出现一连串“反常操作”:绩优基金密集限购,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光环悄然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平台化、团队制”的投研新风尚。

3700点绩优基金限购潮:重业绩甚于重规模。8月15日,财通证券资管公告,将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的单日大额申购金额上限设置为1000万元。招商基金公告,将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基金的单日大额申购金额上限调整为2万元。中欧基金葛兰等人旗下的多只基金也公告限制大额申购。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今年以来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50%的约19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31只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

公募基金自购呈现新特点。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自购热潮持续升温。截至8月15日,已有137家公募基金实施自购,较去年同期增加33家;自购总额超50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八成。在自购结构上,权益类基金成为主力,占比过半。

“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减弱。与过往依靠“明星”吸引资金的模式不同,公募基金行业正逐步摆脱对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依赖,向团队化、制度化方向积极转型。永赢基金表示,可持续的投资业绩越来越依赖强大、协同、可复制的平台化投研体系,而非单一个体的“光环”。

从追捧明星经理转向实力考量,新趋势重塑投资者决策逻辑。近期,A股市场洋溢牛市氛围,权益基金赚钱效应再度回归。在市场热度回升的背景下,基金行业的“集体选择”呈现新特征:大面积权益基金实施限购;一批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产品;“去明星基金经理化”导向愈发清晰。“限购、自购、去明星化”三重趋势叠加,推动投资者决策逻辑发生深刻转变——从过往追捧明星基金经理,逐步转向对基金公司综合实力的理性判断。

应对市场震荡,策略调整聚焦“定力”与“实力”。若市场进入震荡期,基金行业策略将随市场变化而动态优化,平台化运作模式是应对复杂行情的重要支撑。限购基金策略的调整将基于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平台化模式的优势在应对复杂行情时尤为突出,能让公司更系统、更从容地应对市场波动,挖掘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结构性机会。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