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基金批量限购 基金行业转型投资者回报导向

网络 2025-08-16 10:55:37
基金 2025-08-16 10:55:37 阅读

  近期,市场行情火热,主要股指集体走强,人工智能、创新药、军工、金融科技等热点纷呈,带动基金净值迅速攀升。然而,多只绩优基金却在近期陆续宣布逆市限购,其中既有策略容量有限的量化基金,也有投向热门方向的主动权益基金。

  在过去以规模论英雄的模式下,基金公司往往倾向于吸纳更多资金以赚取管理费。而当下,越来越多基金公司选择通过限购减少规模对业绩的冲击,通过短期规模增长的“克制”,换取长期投资业绩的“优化”。

  绩优基金批量限购。8月14日,招商基金公告,自8月15日起对招商成长量化选股暂停大额申购等业务,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请金额超2万元,本基金有权部分或全部拒绝。这已经是该基金近期的第二次“限流”,可见资金申购踊跃。除了该基金外,近期还有多只绩优基金陆续宣布“闭门谢客”。

  8月13日,中欧基金公告,为保证中欧数字经济混合的稳定运作,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等金额超过10万元(不含),本公司有权拒绝。8月12日,长信基金公告,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暂停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1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等业务。更早一些,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自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业务。

  Wind数据显示,在年内收益率超50%的基金中,31只处于暂停申购状态,69只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的状态。

  从规模导向到投资者回报导向。对于绩优基金批量限购的原因,多位行业人士认为,除了一些基金是基于策略容量控制规模外,保护持有人利益,避免新资金大量涌入被迫在净值高点建仓也是限购的主要原因,体现出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到投资者回报导向的转型。

  一方面,今年小微盘风格如火如荼,许多小微盘风格基金都获得了大量资金申购,但专注于小盘标的精选投资策略往往也会面临策略容量的问题。另一方面,限购也是出于保护持有人利益的考虑。第三方基金评价人士认为,基金主动实施限购,清晰地表明基金公司正在将投资者长期实际回报置于更核心的位置。

  2024年9月份,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今年5月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再次提出相关要求。上述基金评价人士认为,绩优基金限购,正是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型的重要信号。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