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养老金融新举措:广发银行数字康养平台助力养老产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正进入中度、深度叠加阶段(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202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2%;相关研究表明,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30%),银行对养老金融的部署,也向中深度叠加阶段挺近。
银行均将养老金融的战略重要性,置于空前高度。观察目前银行业对养老金融的做法,一些共性的方法论已经可以被总结出来:一是在资产端,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及医疗、安全设施等细分领域优质项目,保障信贷供给;二是在产品和服务端,针对客户不同的生命周期,包括未老、备老和养老阶段,优化产品及服务供给;三是在硬软件基础设施端,线下加大网点适老化改造,线上持续推进手机银行APP适老化建设;四是在文化意识层面,引导老年群体提升金融权益乃至风险防范、健康养老意识。
而现在,有银行开始用去金融烙印的方式,推动对银发生活的保障。券商中国记者近期对深圳首家公办市属护理型养老院深圳市养老护理院进行了实地调研探访,发现该院所有的护工都用上了由广发银行独家开发的数字康养平台。
争抢养老金融主账户的银行,正在动用新的方式支持养老产业。护工小姐姐用起了数字化康养平台。深圳市养老护理院2018年12月26日启用运营,提供养老床位800张。一大早,值班的小娜打开了养老护理院的专属APP,首页上列着医护人员的常规工作事项。小娜巡床后,会给每一位长者打开“生命体征登记界面”,输入其最新的舒张压、收缩压等各项指标。
这是深圳市养老护理院里发生的真实一幕。该院的所有医护人员,都使用上了该院的信息管理终端——数字康养平台。据介绍,数字康养平台旨在系统化管理院内“人、财、物”,覆盖老人入院、住院、出院的全流程,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管理。其核心功能目前已覆盖了养老机构管理的方方面面,还包括长者、家属及机构管理者。
至于家属,长者亲人可以随时登录平台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健康数据,省去很多线下来院的繁琐流程。针对养老机构,数字康养平台的重要目标,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优化养老机构的运营流程。目前,该平台给医护人员及护工提供便捷的移动应用,显著提高了后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上线了配备智能经营数据分析功能的网站,帮助自身实现透明化管理和运营数据可视化分析。
“数字康养系统是去年10月正式上线的,已使我们护理院的管理效率提升了数倍。” 李锡坡说。
数字康养平台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的成功应用,是广发银行试图成为养老服务产业B2B2C供应商,支持养老机构和旅居养老企业的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双方的业务合作始于一次看似普通的义工活动,广发银行的支行客户经理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发现护理院也对智慧化转型有诉求,而且诉求迫切。广发银行迅速组建总分支专项服务团队,切实做到与医护人员、护理员和老人们深入交流,梳理实际需求。
券商中国记者调研获悉,广发银行把养老金融摆在全行工作突出位置,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养老金融账户管理人,成为集团养老金融跨越式发展重要力量”的战略定位,出台了《广发银行推进养老金融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到2029年实现各项指标倍增。
而在广发银行的逻辑里,有哪些能代表养老金融业务领先程度的指标?广发银行总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负责人陈桂斌介绍,相关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实现第三代社保卡服务客户数,个人养老金入金客户数、入金规模、定期储蓄余额,商业养老险代销规模、托管规模,养老产业贷款、银发信贷业务规模达成倍增计划,争取获得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托管等资格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该行首席信贷官金茜表示,广发银行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及医疗、安全设施等细分领域优质项目,大力保障信贷供给。做法包括但不限于建立适合养老产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提升审查审批质效。同时,该行还将加强顶层设计,从考核、授信政策、组织保障等方面强化对养老产业的支持。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