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IPO第二批现场检查名单出炉,强化监管成主线
2025年IPO第二批现场检查名单近日出炉,共有12家拟上市企业被抽中,其中上交所8家,深交所4家,远高于去年同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现场检查本质是用市场化手段筛选“真优质”企业,防止带病申报透支市场信任,被抽中企业增多与排队企业同步增多相关,监管层守好上市入口关,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12家企业受理时间看,11家6月递交申报材料,仅1家在5月。审核状态方面,9家已受理,3家已问询。
这是今年第二批名单。3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首批名单,江西力源海纳科技等两家企业被抽中。2024年4家,2023年17家,2022年34家。
为何第二批较首批、去年抽中企业数量明显增长?原因在于抽中企业数量和排队企业数量挂钩,抽取比例为20%。今年5月以来,IPO迎来申报受理小高峰,6月就有150家企业递交申报材料。
“现场检查比例从5%提高到20%,通过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用监管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现场检查机制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2023年11月证监会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进行修订,明确IPO不再是“一撤了之”。
这对带病申报企业是极大震慑。此前IPO被抽中现场检查企业撤否率高达70%以上。证监会对撤否率比较高和“业绩变脸”等问题明确“申报即担责”,强化监管。
当前,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今年首批现场检查抽中的两家企业目前均处于已问询环节。
现场检查是发行上市书面审核的延伸和补充,重点检查发行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现场检查进度会打乱IPO企业审核节奏,检查时间约为1—3个月。
在12家IPO企业接受现场检查的同时,今年以来还有75家IPO企业终止审核进程,包括主动撤回材料和终止注册的企业。
田利辉指出,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问询等方面把好入口关,对存在问题的IPO项目相关方加大处罚力度,体现全链条问责、从严监管态度。
此外,今年以来已有19单IPO撤单项目涉及中介机构或发行人被处罚。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预计,2025年A股IPO数量将稳中有升,上会企业多与国家重点支持产业相关,但审核质量把控依旧严格。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