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助力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
近日,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润达生”)发布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招股说明书显示,尽管当前公司产品尚未实现上市销售,且处于未盈利状态并预计持续亏损,但经评估,公司符合“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等要求,因此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请登陆资本市场。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为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硬科技”企业开辟上市通道,助力其融资后加大研发,突破关键技术。
自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科创板意见》),正式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以来,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支持稳步落地,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2019年,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扬帆起航,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研发突破,板块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其中,第五套上市标准不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做出要求,而是强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等,为暂不具备盈利能力但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便利。
科创板开板6年来,已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塑造了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版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述20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已有19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据初步统计,2018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已向市场推出17款1类新药,合计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五套标准通过增强资本市场对未盈利但具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提供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激发市场对高科技行业投资热情,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创新领域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业链升级发展。
如今,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对资本市场支持服务科技创新寄予更高期待,科技型企业对资本市场也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科创板意见》围绕第五套上市标准开启了新一轮的优化升级。具体来看,将覆盖范围扩大到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有助于推动上市标准与产业创新节奏同步演进。同时,针对未盈利企业的估值难题,创新性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为市场提供价值锚定基准。
为了让第五套标准真正释放预期效果,董忠云认为,在享受改革红利的同时,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科创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田利辉也就此建议,应完善信息披露,要求企业动态披露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关键信息,引入第三方鉴证保障真实完整;同时,要健全法律体系,细化股东权益条款,构建“事前—事中—事后”责任体系,严处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此外,还需升级监管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搭建智能平台,实时监测企业数据,精准识别风险,提升监管效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