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新规实施 量化私募行业迎变革
7月7日,沪深北交易所制定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这一新规是落实新“国九条”和《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的重要举措,旨在平衡市场效率与公平,引导程序化交易回归流动性服务和价格发现的本源。
近年来,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因技术优势引发市场公平性讨论,相关规则的完善被提上日程。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强高频量化交易监管;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管理规定》作出总体性制度安排;此次《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规则,涵盖异常交易监控、高频交易差异化监管等。
对于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实施细则》明确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0000笔以上”。此外,《实施细则》还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等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
“自监管标准提出以来,市场各参与主体普遍完成合规调整,风控体系得到完善。”因诺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徐书楠表示。主流机构的阿尔法策略换手率普遍符合监管要求,仅有少数高频策略可能需要调整。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多家头部量化私募机构的印证。华南地区某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积极响应监管要求,严格落实《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另一家头部量化私募机构合规部人员表示,头部机构展现出更强的合规适应能力。
《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程序化交易监管迈入精细化、制度化新阶段。华北地区某头部量化私募机构内部人士认为,统一监管标准的建立,为市场各参与主体提供了明确的合规指引,更为A股市场的稳健运行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内部人士同时表示,随着新规的实施,“伪量化”等不规范操作模式将加速出清。真正具备专业投研能力和完善风控体系的优质机构将脱颖而出。对于量化私募行业的发展方向,另一家华北地区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机构产品部人员表示,机构未来比拼的将是全方位的竞争能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