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新规实施,沪深北交易所加强监管
今年4月3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时发布了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预留3个月过渡期。东莞证券分析师卢立亭认为,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监控等措施,有助于降低程序化交易相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维护市场公平,提升市场整体稳定性。
另外,中证协近日向券商发布了《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据悉,上交所的实施细则对证监会规定的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作了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并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资深律师董毅智认为,随着监管新规的实施,量化私募基金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合规要求。泽大律所律师毛圣霞表示,新规进一步明确了量化阀指、流动性调节费,并提出了策略审核要求,高频交易策略的成本显著增加。
7月4日,为更好指导券商规范开展程序化交易,中证协起草了《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示范文本正文共25条,明确了客户的禁止交易行为,以及证券公司按照监管规定有权对程序化交易客户的交易行为实施有效管理。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