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概念股逆市大涨,中国聚变公司引领商业化新篇章
核聚变概念股早盘逆市大涨,市场关注度飙升。
据澎湃新闻9月24日报道,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150亿元、正式挂牌成立仅两个多月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这一核聚变国家队企业的亮相,标志着我国核聚变商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引发市场对核聚变股票的强烈关注。
在上述消息影响下,今天早盘可控核聚变、超导概念涨幅居前。截至上午收盘,哈焊华通“20cm”涨停,合锻智能、法尔胜涨停,中洲特材、常辅股份等个股大涨。核聚变板块成为当日市场最亮眼的方向之一,投资者对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前景充满期待。
核聚变国家队,大消息
2025年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举行挂牌成立大会。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落户上海后,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据悉,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的核能发展一般规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另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多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人士向记者证实,中国聚变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用以验证其在上海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
聚变商业化关键期临近
可控核聚变因为原料丰富、清洁高效、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公认为人类的终极能源。但鉴于其技术要求苛刻,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业内曾戏称,核聚变距离商业实现永远有50年,也就是“50年悖论”。但2025年7月聚变工业协会(FIA)发布《2025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仅去年一年就新增26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投资者信心的成熟、聚变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快速整合。同时,2030年代被行业普遍视为聚变商业化关键期,核聚变投资机会备受关注。
开源证券表示,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美国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参考当前国内裂变堆每年10GW级的核准建设节奏,若核聚变电站顺利实现商业化,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开源证券建议关注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核聚变概念股有望持续受益。
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股出炉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上核聚变概念股合计有80多只。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许继电气、中国核电、中天科技、应流股份等个股均有10余家机构评级;冰轮环境、中国核建、中国能建、苏博特等个股均有5家以上机构评级。
部分个股核聚变业务近期获得机构关注。光大证券研报表示,王子新材电容产品供货聚变新能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受益于可控核聚变产业进展提速。中航证券研报显示,合锻智能自2021年开始参与聚变堆真空室制造工艺开发及预研工作,已在聚变堆真空室、重力支撑等核心部件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在核聚变领域,上海电气成功交付全球首台ITER项目磁体冷态测试杜瓦,后续还将交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RAFT项目、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BEST项目等多个主机系统核心部件。
部分个股成长性值得期待。根据机构一致预测,应流股份、金宏气体、英杰电气等个股明年、2027年净利增速均超20%,核聚变概念股成长性凸显。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