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创新高背后:全球利好与内部韧性共筑升势
宋雪涛(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上证指数创下近10年新高,一度突破3746点,深指也创下两年内新高,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这一系列表现其实并非孤立事件,若将A股置于全球市场中进行观察,不难发现,今年以来全球多个主要市场均录得显著涨幅。在这种普遍性的上涨行情背后,全球性的利好因素值得关注。
今年上半年,由本届美国政府发起的贸易战为全球市场带来了持续的利空效应。近期随着美国政府与部分国家达成协议,市场悬念落地。此外,美国的财政预期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季度因政府效率部(DOGE)改革预期而产生的财政收缩预期,在二季度转向了财政扩张。而美国一项未来十年减税规模达4万亿美元的“大而美法案”被提出,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预期从每年6%滚动至约7%,财政不再收缩的预期,为美股乃至全球风险资产的上涨奠定了重要前提。
如果说上述情形是点燃市场的火花,那么充裕的美元流动性就是浇灌市场的燃油。全球市场水牛行情,其根源在于美元流动性宽松的外溢效应。过去一个季度,美元指数下跌了2.7%,年初至今累计下跌近10%。美元走弱通常意味着非美市场的流动性环境趋于宽松,资本从美国流向其他地区。目前美元指数位于过去十年的中位数水平,表明其已接近中性状态,但年初以来的大幅下行,已为非美股市集体上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此外,美债实际利率也从今年4-5月的高点迄今累计下行了约20个bp,为成长股的估值修复奠定了基础。全球主要央行今年在美联储按兵不动的背景下先行降息,也直接推动了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回升。
目前,境外美元融资成本普遍处于低位,离岸美元流动性充裕直接转化为对非美市场的资本流入。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外资通过北向渠道持有A股市值约2.29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871亿元。同时,周边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等股市均录得外资净流入,与去年资金净流出的状况形成鲜明逆转。因此A股的上涨,有着良好的外部流动性基础。
尽管全球性的宏观浪潮为A股上涨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A股自身的特殊属性才是决定其韧性和长期潜力的关键。
基本面上,上半年中国经济5.3%的实际GDP增速,以及全年预计可实现的5%左右的实际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是独一无二的。
资金面上,A股的资金面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拥有更强的自主性。当前人民币面临的是升值预期,这使人民币资产更具吸引力,能够持续吸引外资流入,同时汇率强势也为国内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在需要时相关部门有能力、有空间采取更为宽松的政策来支持经济和市场。
政策面上,相较于美国这一届政府打破常规、充满不确定性的政策环境,中国的政策导向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这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核心资产,压低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溢价水平。
此外,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一系列针对中长期问题的政策调整,特别是通过化债和改革来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举措,正在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改革有效地降低了市场的长期尾部风险,为A股市场“长期反转、底部抬升、估值修复”奠定基础。
本轮A股市场急涨,呈现出鲜明的资金结构特征:散户和杠杆资金成为近一两个月股市的重要驱动力。7月上交所新增开户196万户,小单资金净流入环比大增39%,杠杆资金显著活跃,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且集中涌入医药、电子等热点板块。同时固收理财、货基及黄金ETF份额缩减,印证散户资金正从避险资产转向股市。
外资呈现一定的自发回暖迹象。7月,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环比增长36.3%,成交占比同步提升。截至8月8日,海外中国主题ETF近一月净流入1.99亿美元,达去年全年的47%,头部ETF单月吸金创阶段性新高。机构资金流向存在分化。公募基金仓位下调,但险资成为重要长线力量,政策引导下其增配趋势料将持续。
A股市场此轮升势的可持续性,受外部宏观环境一定影响。若美国政策出现新的重大不确定性,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可能迅速逆转。美元指数的反弹和美元流动性的收紧,也可能对全球非美市场构成“抽水”效应。
国内方面,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也是融资杠杆和主题行情得以活跃的关键。
短期来看,只要内外部宏观环境依然稳定,市场的乐观情绪和积极势头便有望延续,不过,投资者在战略上也应保持审慎。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