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慢牛行情下的资金动向:存款搬家与增量资金入场
“手里的几只基金收益终于越来越‘红’了!”北京居民阿华(化名)感慨说,自己持有几只场外基金已有3年多时间,之前下定决心回本就抛,近期看到股市慢牛行情可观,决定再观察看看。他告诉记者,因为存款利率越来越低,正在考虑将前期暂停的基金定投重启。
这轮A股慢牛行情正吸引越来越多像阿华这样的投资者关注,7月存款向资本市场搬家的迹象明显。在某社交平台上,周一“牛市”的日搜索指数环比上升了46%,达到近10个月以来最高。
在8月18日创下总市值迈过百万亿等多项纪录后,A股主要指数8月19日冲高后回调,但成交额连续第5个交易日站上2万亿元关口,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再度突破2.1万亿元,10倍股、千元股、新高股等还在继续创纪录。
A股市值突破百万亿元背后,哪些增量资金在买入?存款搬家能否形成持续支撑?据中金公司最新测算,理想假设下,居民存款潜在入市的资金规模约为5万亿~7万亿元,可能高于2016年~2017年、2020年~2021年两轮行情中存款入市规模。
8月19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但沪深两市成交额约2.6万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缩量约1758亿元。A股此轮行情持续性强,阶段性回调可看作慢牛“歇脚”。8月19日盘中,A股交投热度不减,多个指数在盘中续刷新高。
在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看来,本轮行情由散户情绪升温与外资回流主导,险资提供长期支撑。此轮行情中的市场资金特点是:“国家队”托市力度减弱;机构资金方面,公募基金加仓动力有限、行为谨慎,保险资金持续稳步入市;散户是主题炒作的主力军,同时外资情绪略有回暖,二者构成情绪层面的主要增量资金。
“7月牛市行情中,散户是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宋雪涛认为,除了杠杆资金“卷土重来”,这背后还有多重佐证。一方面,7月上交所A股新增开户数量达到196万户;另一方面,挂单额低于4万元的小单净流量持续上升。此外,7月A股龙虎榜成交总额达338亿元,较6月增加7.5%,市场对于短线炒作的情绪有所上升。
对于频创纪录的牛市后续空间,有市场人士提示,在看到上证指数刷新十年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他主要指数距离前高仍有较大空间。
聚焦此轮上证指数的节节攀升,前期金融尤其银行作为重要权重股的持续、稳定上涨是亮点。8月19日,农业银行A股市值增加至2.24万亿元,续创新高。
对于银行股尤其国有大行股价稳步上涨,有资深投资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红利行情吸引了机构交易型资金、散户等各类资金买入,另一方面是追求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配置型资金在两年多前低位时已开始集中筹码。
存款搬家后续潜力如何?不少机构分析,此轮A股行情走势较历史更为平稳,未来整体有望维持活跃,行情可能会加速轮动。宋雪涛表示,行情后续持续性取决于居民理财迁移进度及弱美元背景下的全球流动性环境。
进入下半年,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的迹象日益凸显。从央行披露的7月金融数据来看,当月M1同比增长5.6%显示存款进一步活化;同期,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了2.14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搬家,进而带动非银存款高增。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表示,历史上,非银存款增速上升背后通常有两方面因素:存款进入券商保证金账户准备入市;居民申购银行理财、固定收益类基金等产品,非银机构认购定期存款。
宋雪涛也提到,7月以来,散户资金正从其他避险资产中撤离。那么,市场情绪是否已有见顶信号?散户资金入市的未来空间如何?林英奇认为,推动存款在6月~7月向股市搬家的动力包括风险偏好提升、“资产荒”缓解、美元走弱致海外资金回流、实体投资预期偏弱等。
另从历史经验来看,2016年“资产荒”中居民积累超额储蓄约3万亿元,2017年超额储蓄消耗约6万亿元,主要进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用于消费。林英奇认为,从超额储蓄、定期存款到期和存款活化视角测算,居民存款潜在入市的资金规模约为5万亿~7万亿元,可能高于2016~2017年、2020~2021年两轮股市上涨的行情中存款入市的规模。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