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周年:制度创新引领“硬科技”发展

网络 2025-07-23 07:15:38
股市要闻 2025-07-23 07:15:38 阅读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岁的生日。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和科技创新的核心枢纽,科创板六年来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全球瞩目的“硬科技”企业聚集地。

截至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589家。六年多来,上交所坚守科创板板块定位,深化各项制度机制创新,特别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实施一年来,科创板改革“再出发”,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六年耕耘,科创板持续引领制度创新。今年6月,“1+6”政策措施发布,揭开科创板新一轮改革序幕。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董军峰表示,设立“科创成长层”及配套六项改革,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进入“精准滴灌”新阶段。

IPO募集资金超9200亿元。科创板建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等,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589家,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已有19家第五套公司自研的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出的1类新药数量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科创板八条”对企业的支持作用显著,自发布以来,科创板新上市16家公司,IPO募集资金149亿元,覆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其中1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恒玄科技总经理赵国光表示,“科创板八条”为科技创新企业创造了更优的发展环境。科创板重点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

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约120家,涵盖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了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主要行业龙头。拓荆科技董事长吕光泉表示,上市后,公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以中芯国际为例,公司科创板IPO一次性募集资金达532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创新研发和扩产,同时牵引、带动一批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科创板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超3倍。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据统计,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196家公司排名全球或全国前五。此外,138家次(81家)科创板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中控技术董事长崔山表示,上市后研发投入更坚决了,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的步子迈得更快、更稳。科创板的推出,对于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吸引人才方面,科创板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在引导资金方面,科创板带动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在二级市场投资方面,科创板已形成了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在增强投资者回报方面,科创板公司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有效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去年以来,科创板制度创新仍在持续进行中。“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陆续制定或修订发布20项制度规则。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科创板的创新改革,将持续推动科技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优质未盈利科创企业快速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的繁荣注入强大活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