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6周年:注册制改革成效显著,硬科技企业蓬勃发展
今天,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标志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重大制度创新启动,为注册制改革提供“试验田”。
2019年1月23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科创板及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确立改革框架,加速制度落地。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首批25家企业上市,注册制试点落地,开启“硬科技”企业资本化新征程。

图片来源:证券时报网
夯实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基础
6年来,科创板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上市,IPO与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
据统计,截至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其中诞生8家千亿市值企业,另有192家市值超百亿企业。同时,科创板投资者回报机制不断完善,夯实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基础。2024年,超六成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总额达388亿元,470家次推出回购、增持方案,金额上限近380亿元,509家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近九成,让投资者共享科技成长红利。
坚守“硬科技”定位
开市6年来,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占比超80%。其中电子行业(146家)、生物医药(109家)为前两大领域。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产业链上的公司已达120家,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形成以中芯国际为“链主”的协同生态,35家企业细分产品全球第一。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企加速商业化。高研发投入是科创板企业的鲜明特征,2024年板块研发总额1680亿元,占营收比例中位数12.6%,由此催生了丰硕成果,板块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
包容性进一步提升
6年来,科创板构建了一套适配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打破了传统盈利门槛。数据统计,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上市企业。2024年,微电生理、百利天恒等首次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值,科创板目前累计22家公司实现“摘U”。为进一步打通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今年6月,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等6项改革措施。由此,包容性进一步提升,有效促进了国内科技企业冲击上市的信心与热情。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