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回收“反向开票”政策成效显著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反向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该政策有效解决“源头票缺失”难题,推动资源回收与循环经济发展,合规经营意识增强,回收体系日益健全。

资源回收“反向开票”政策成效显著,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该政策自2024年4月实施以来,在助力政策落地、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废物回收产业链条运转

全球塑料污染危机与减塑行动进展
联合国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塑料消费量突破5亿吨,塑料污染形势严峻。全球多国积极探索减塑行动,加大立法和执行力度,中国也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专家表示需各方协同发力推动向循环经济转型,全球科技企业正积极探索非塑料

“反向开票”政策助力资源回收行业三大效应显现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反向开票”5152亿元。该政策在助力“两新”政策落地、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释放出“三大效应”。

杜祥琬院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体系建设
杜祥琬院士称垃圾焚烧发电是处置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应推进体系建设。垃圾焚烧企业应自主造血,垃圾分类与焚烧发电互补,地方政府需转变观念,实现邻避到邻利转变,杭州模式值得点赞。

BSI研究:循环经济转型受阻 信任成关键
BSI最新研究发现,对循环产品卫生与质量的担忧阻碍了循环经济转型。尽管消费者意识到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益处,但信任问题仍是关键障碍。中国消费者在循环经济认识上超前,但实际行动仍有差距,认证标志或有助于建立信任。

暑期租赁经济火热: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新趋势
暑期经济中,租赁消费成为新趋势,通过“以租代买”实现资源高效流转。年轻人青睐此模式,既可低价体验高端设备,又避免闲置浪费。人人租平台数据亮眼,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推动租赁行业向纵深发展,信任成关键。

贵州黔南:生态优势转化,新能源产业崛起
贵州黔南依托生态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生产加工基地。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