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业绩回暖难阻“解套即赎”困局
近期基金业绩回暖,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但市场整体未摆脱“回本即赎回”困局,投资者操作分化,需基金经理重塑信任并优化市场生态。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资本市场、外贸、基金等热点聚焦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涵盖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外贸运行向好、公募基金业绩分化、港股公司业绩预告、中国移动业绩、外汇储备稳定、纺织行业韧性、中国经济前景信心、主动权益类基金财富效应及大疆跨界扫地机器人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建仓 初期业绩整体不差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开始建仓,22只基金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最高回报率接近8%。不同基金建仓速度和方向不同,净值涨跌各异。首批基金初期业绩整体不差,有望为第二批基金募集和运作起到示范作用。

公募内部资金青睐高弹性基金,进攻性策略成市场趋势
随着股票市场情绪升温,公募内部资金加大自持基金,青睐高弹性产品。同一基金经理所管不同产品业绩差异大,内部资金重仓产品表现更佳。公募进攻性策略符合市场趋势,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受青睐。

前7月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亮眼,医药主题基金领跑
前7月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12.01%,多只业绩超100%。医药主题基金表现突出,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领跑。同时,创新药主题指数型基金成为最大赢家,市场回暖下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优异。

多只绩优量化基金限购,维护业绩与投资者利益
多只绩优量化基金在业绩规模双增长后开始限购,国金基金等旗下产品申购限额调至1万元。业内称限购为保证策略有效及为投资者情绪降温,限购基金年内表现优秀,平均净值涨幅达12%。

基金业绩显著回归,多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翻番
伴随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及港股上涨,基金业绩显著回归。54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100%,34只主动管理基金业绩翻番,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主动权益业绩亮眼,广发、平安等旗下多只基金收益翻番。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基民信心重塑进行时
近800只主动权益基金7月净值创新高,年内平均收益达13.89%。业绩反弹吸引资金流入,但投资者信心仍需重建。基金公司通过投研强化、杜绝风格漂移等措施提升信任,监管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助力主动权益基金信心重塑。

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规模双增长 拥抱养老金融新时代
今年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规模双增长,Y份额年内均获正收益,最高超20%,规模合计达124.1亿元。指数增强基金增设Y份额,未来在税收优惠等驱动下,个人养老金“蛋糕”有望持续做大。

年内“翻倍基”增至4只 创新药基金领跑市场
又有两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增至4只“翻倍基”。创新药板块爆发,相关基金业绩上涨。截至7月17日,中银港股通医药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超100%。

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大幅跑赢被动指数基金,下半年或多点开花
年内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大幅跑赢被动指数基金,医药、港股等主题产品表现突出。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占优得益于市场结构性行情及基金经理主观能动性。展望下半年,多个领域均被看好,包括科技、新消费、周期红利

2025上半年港股创新药基金业绩与估值分析
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在政策与产业催化下表现突出,多只重仓该板块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亮眼。随着板块估值走高,市场对后续行情看法不一,投资者需甄别资产属性。

上半年基金业绩:创新药领跑,AI主题基金垫底
今年上半年接近收官,布局创新药赛道的基金业绩强势领跑,而AI主题基金则业绩排名靠后。各类风格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普遍回暖,近八成实现上涨。展望下半年,红利资产仍是重要主线,科技和内需方向也值得关注。

公募FOF投资胜率低,年内业绩回升科技股助力
上周A股指数调整,市场情绪回落,公募FOF投资胜率不高。年内FOF基金整体业绩回升明显,科技股行情助力。新消费分支受政策提振,但估值高需警惕风险。机构看好科技、新消费等投资方向。

发起式基金清盘潮:规模难题与成长困境
今年以来,因规模持续低于合同约定而清盘的发起式基金高达41只,上百只已拉响清盘警报。这些基金多因追逐热点成立,但业绩不佳导致规模萎缩。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低,但需面临2亿元规模大考,业绩成为其核心生命力。

汇泉基金新任总经理陈洪斌,前总经理梁永强离任
汇泉基金公告新任陈洪斌为公司总经理,梁永强因工作调整离任。陈洪斌履历丰富,曾在多家机构任职。梁永强在管的多只基金业绩不佳,亏损超50%,或面临绩效薪酬下降。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