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F今日收评 | 香港消费ETF、香港证券ETF涨超7% 标普油气ETF跌幅居前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从板块来看,券商股异动拉升,钢铁股震荡走强,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活跃,光伏概念股震荡反弹。ETF涨跌幅方面,香港消费ETF、香港证券ETF涨超7%。有券商表示,今年以来,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走势强劲,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上涨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带来的价值重估,以及全球资金对港股科技股的青睐。

2025基金市场开门红:千亿份额入市 指数创新成新趋势
近期,基金市场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数据显示,本周共有29只新基金开始发行,其中仅2月24日一天,就有15只基金同场竞技,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在这众多新发基金中,被动指数基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共有18只被动指数基金本周首发,包括8只ETF、5只普通指数基金和5只联接基金。被动指数基金受青睐近年来,被动指数基金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傅鹏博、葛兰、谢治宇最新调仓浮现 大摩新进多股十大股东 去年下半年浮盈显著
截至目前,发布2024年年报的上市公司较少,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数据还截止至去年三季度末。但借由回购公告,公募、券商、外资等机构的最新调仓逐步显现。经梳理,多位知名基金经理调仓操作浮现。据已披露数据,较之去年三季度末,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新进毕得医药十大股东,赵蓓旗下工银前沿医疗增持澳华内镜;谢治宇、乔迁旗下产品新进吉祥航空十大股东,同一阶段,林英睿减持该股。

多基金经理共管成趋势 开年485只基金增聘390位基金经理 超六成为多位共管
多基金经理共管成趋势 开年485只基金增聘390位基金经理 超六成为多位共管

期货持仓量飙升!十字路口 债牛会回来吗?
国债市场在25日走出大幅震荡的“过山车”行情。25日,各期限的国债期货集体大幅高开后,冲高回落,刷新阶段性低点,但午盘后却一路重新涨回开盘价附近。而国债期货各主力合约持仓量大幅攀升的背后,显示着市场各交易主体的未来预期出现巨大分歧。国债期货走出一轮过山车行情25日国债期货方面收盘显示,各个期限的主力合约持仓量均在大幅增加,主力合约均已换成6月份合约。

公募总规模增长遭遇“暂停键” 货基与债基瘦身 QDII增长一枝独秀
继去年六次创下规模新高后,步入2025年,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出现小幅下降。截至今年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1.93万亿元,与2024年12月底的32.83万亿元相比减少了约0.9万亿元。分类型来看,货币基金规模最多。受收益率下行和节前资金需求的影响,货币基金总规模在1月减少超4000亿。而在债市震荡的影响下,债基规模在1月也减少超2800亿。
机构调研热度攀升!三个月股价涨五倍 长盛轴承一周被公募基金调研51次
华夏时报记者张玫陈锋北京报道“三个月涨了5倍,去年12月才20多块钱。失去了暴富的机会。”一位股民在长盛轴承(300718.SZ)留言道。“丝杠板块”个股——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盛轴承”)不仅获得了众多股民的关注,还得到了公募机构的认可。近期,公募机构对A股市场的调研热度持续攀升。

风水轮流转 “含港量”成QDII产品制胜关键
2025开年以来,港股强势上行,“含港量”已取代“含美量”成为QDII产品业绩的关键因素。许多名称包含“香港”或“恒生”的港股主题基金纷纷进入QDII产品业绩排行榜前列,还有一些名称带有“全球”字样的产品也凭借重仓配置港股,业绩较为出色。

开年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超千亿份
截至记者发稿时的数据显示,本周共有29只新基金开始发行。仅2月24日一天,就有15只基金同场竞技,被动指数基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25开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已超过千亿份,超1000亿元规模的增量资金已集结。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在年初制订发行计划时,都把被动指数产品作为了今年的重点。

频频提前结募 新基金建仓节奏紧凑
2月25日,弘毅远方甄选混合和科创综指ETF富国两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2月以来,已有超过20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其中既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也有被动型的ETF产品。“提前结束募集的权益型基金频频出现,预示着资金正在流向权益资产,整体来看,科技板块或是资金流入的重要方向。”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说,基金管理人也希望把握这波市场行情,让基金提前成立,抢占建仓先机。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