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科技“乱花渐欲迷人眼” 基金经理细挖应用端新机会
大科技板块已成为近期市场的热点领域。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随着大科技板块热度持续飙升,DeepSeek、人工智能(AI)算力、AI智能体、人形机器人等一众细分概念轮番上阵,在吸引投资者关注的同时,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在热门概念频出之际,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重视挖掘深度受益于产业趋势的关键环节带来的投资机会。

搭乘AI“东风” 医药医疗基金加速回血
近期医药医疗板块明显复苏,得益于人工智能(AI)的强势助攻,部分布局医药医疗行业的基金业绩亮眼。业内人士表示,“医药医疗似乎才是和AI最先速配成功的行业之一”,在其它行业还在琢磨如何使用AI时,AI已迅速抢滩医药医疗行业。未来,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医疗、医疗机器人、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有望继续深化。

今年已有超70只基金提前结募 次新基金积极建仓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回暖推动资金流入A股市场。从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来看,截至3月12日,今年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已超70只,其中权益类基金37只,占据半壁江山。与此同时,不少今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已在积极建仓。展望后市,机构对未来中长期的权益投资机会保持乐观。

年内基金分红已超四百亿元 最“壕”红包来自ETF
截至3月12日,基金公司今年以来派发的“红包”金额已超400亿元。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开年不久,便有基金公司发放大额分红。其中,基金产品分红总金额最高的达到26.8亿元,分红比例最高有20%。此外,分红的基金当中,债券型基金占比达78%,而权益类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分红规模也不容小觑。业内人士认为,分红不仅有助于投资者锁定收益,还能显著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

QDII基金纷纷“松绑” 投资者偏好生变
近日,不少主投美股市场的QDII基金发布公告,宣布调整限购金额或者打开申购;多只跨境ETF的溢价率也明显回落。与此同时,部分热门科技主题基金纷纷进行限购。多家机构认为,随着近期美股科技股剧烈调整,以及中国科技股显著走强,投资者偏好在发生改变。

“现金奶牛”策略吸金明显 第三批ETF产品集中上报
首批2只自由现金流ETF展现出的“吸金”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感受到稳健型创新ETF所蕴含的机遇。3月11日,第三批共计6只自由现金流ETF集中上报,富国基金、广发基金、万家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纷纷现身其中,且与前两批产品形成了差异化布局。今年以来,自由现金流ETF的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股火爆 逐渐呈现出虹吸效应 机构最新研判来了!
3月12日,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但科技板块涌现出较多亮点。算力租赁、脑机接口、互联网电商、国资云等热门概念涨势突出。通信、游戏等科技板块ETF涨幅居前。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板块逐渐呈现出虹吸效应。据统计,截至3月12日收盘,科技(TMT)指数单日成交额超6000亿元,较前一日增超1000亿元。

新品种出现!公募“自由现金流”竞争升级 谁能胜出?
继中证A500指数后,基金公司的指数布局竞赛,悄然在一种被称为“自由现金流”策略的基金上展开。3月11日,鹏华、广发、富国、招商、万家、汇添富等多家公募上报中证800自由现金流ETF。而在此前的2月底时,已有易方达、银华、摩根、嘉实、永赢、长城等多家公募布局了沪深300自由现金流指数和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相关的基金产品。截至目前,布局自由现金流的基金公司已超过15家。

南下资金疯狂 跨境ETF份额大涨
港股高位震荡,但南下资金依旧疯狂抢筹。3月12日,港股各大主流指数收跌,恒生指数跌0.76%,报23600.31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04%,报5845.36点。年内强势上涨的港股科技股,在今日陷入大跌调整,腾讯音乐、联想集团、哔哩哔哩、阿里健康等大跌5%。

多只跨境基金“开门迎客” 纷纷下调限购门槛
近来不少跟踪纳指、标普500指数等美国市场的跨境ETF高溢价回落,数家公募机构“开门迎客”。华宝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富国基金等公募旗下的多家跨境基金近来纷纷发布放宽限购门槛的公告。业内认为全球化投资仍具有较强的分散化配置价值,建议多管齐下把握机遇。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