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份额“上新”不断 精细化服务满足投资者需求
5月份以来,公募机构密集发布旗下基金产品增设新份额的公告,同时多家公募机构宣布开通旗下部分基金同一基金不同类别基金份额相互转换业务。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不同基金份额在费率、销售渠道和申购门槛等方面存在差异,基金增设不同的基金份额,有利于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提升公募机构产品竞争力。公募机构开通基金不同份额之间的转换业务,可提升投资者资金灵活性。

四年走出“冷宫”:多只医药股翻倍涨,创新药基金收益霸榜
曾经被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医药板块,在历经多年调整后正逐渐走出低谷。今年一季度,创新药领域和AI医疗领域表现活跃,相关基金产品收益亮眼。年初至今,涨幅靠前的ETF基金当中,港股创新药、生物科技等ETF强势占据前八位,涨幅均超过32%。与此同时,医药类主题基金也不甘落后,九成年内业绩呈现正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创新药的火热,部分医药类主题基金仍为亏损。

火爆!又来一只百亿级信用债ETF!
在重磅新品上市的推动下,信用债ETF迎来产品和规模的大幅扩容,首只百亿交易所基准做市公司债ETF也正式诞生。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7日,全市场信用债ETF规模已超1340亿元,年内规模净流入超过600亿元,激增近150%,成为债券型ETF“吸金”主力军。

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开卖 试行“赚钱多收、亏钱少收”
公募基金改革再度迈出关键一步。自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浮动管理费机制后,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火速获批,易方达、嘉实、广发等16家机构产品于5月27日率先启动发行。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8日累计销售额突破16亿元,但各产品认购冷热不均,部分产品单日吸金轻松达到数亿元,量少者产品募集金额不足400万元。

再上新台阶!公募规模首破33万亿元,股票基金规模同比领涨
公募规模再创新高!5月27日,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公募基金规模达33.12万亿元,这也是公募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关口。回顾2024年同期,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换句话说,时隔仅一年,公募基金已连下3个万亿级关口。对比去年同期数据看,除混合基金外,其余各类基金的规模同比均有所增长。

年内超百只公募基金开通份额互转业务 适合哪类投资者操作?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记者冯方)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旗下部分基金开通基金份额互转业务。今年以来,已有十多家公募开通此业务,涉及基金数量超百只。受访专家指出,基金份额互转业务是公募基金应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需求升级的创新工具,有助于提升资金效率和客户体验。机构投资者因其专业性和策略灵活性更适配该业务,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需谨慎权衡费用与持有期限,避免因操作不当增加成本。

“真金白银”表态!基金公司自购潮再起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密集发布自购公告,用“真金白银”彰显市场信心。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一轮自购资金大多投向新发产品,既有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和产品未来表现的信心,也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业内人士指出,自近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剧以来,公募自购已成为重要托底工具,特别是在新发基金或市场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通过资金支持展现长期主义理念,助力市场健康发展。

这些基金经理过去三年超额收益最能打 3只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超80%
财联社5月28日讯(记者李迪)证监会近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在过去三年中,股市波动较大,基金经理投资难度也提升,但依然有基金经理实现了较高的超额收益,有望迎来加薪。

抄底!股票ETF单日资金净流入近30亿元
【导读】股票ETF单日资金净流入近30亿元中国基金报记者曹雯璟5月27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农药、CRO板块轮番演绎。股票ETF(含跨境ETF)整体资金净流入近30亿元。半导体、芯片相关ETF成为当日“吸金”主力。医疗、消费、银行、红利等热门主题ETF资金净流出居前。

自购潮爆发!公募年内砸78亿 货币基金成主力
新华财经北京5月28日电据公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7日,年内已有104家公募机构累计实施2164次申购,净申购总额达78.31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获208次申购,净申购金额17.82亿元,占总规模的22.76%。从产品类型来看,货币型基金成为机构自购的主力品种。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