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市场共振:稀土产业链中报业绩向好,投资价值凸显

网络 2025-08-26 05:15:39
期货研报 2025-08-26 05:15:39 阅读

在政策推动和稀土需求增长共振下,稀土产业链多数公司中报业绩向好,引发市场关注。Wind数据显示,8月18日以来,万得稀土概念指数大涨19.41%,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稀土行业投资价值凸显。稀土作为关键战略资源,其价格走势与供需格局变化备受投资者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稀土行业长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应用场景需求增长,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凸显,价格中枢有望上移,板块投资价值值得重视。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为稀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持续推动

数据显示,8月25日,万得稀土概念指数大涨6.67%。指数成分股中,包钢股份涨停,北方稀土大涨9.89%,华宏科技、中国稀土等跟涨。消息面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日前联合公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明确,国家对稀土开采(含稀土矿产品等)和对通过开采、进口以及加工其他矿物所得的各类稀土矿产品(含独居石精矿)的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稀土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从事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

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方面,《办法》要求稀土生产企业对本企业的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负责。稀土生产企业应当及时向住所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送月度、年度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稀土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稀土产品流向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稀土产品流向信息,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度稀土产品流向信息录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的稀土产品追溯信息系统。

国金证券金属材料分析师王钦扬认为,《办法》对于稀土行业在监管主体、管控范围、实施主体和产品追溯等范围进行了落地和明确。《办法》正式将过去游离在体系外的进口矿冶炼业务纳入管控,且正式确立追溯管理系统,对于行业供应实施更大范围、更高级别监控;同时,稀土生产实施主体的认定将完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确定,表明国家对于稀土行业供应掌控力度提高的决心。

中报业绩亮眼

近期,多家稀土行业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或中报,业绩普遍向好。北方稀土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00亿元-9.60亿元,同比增长1882.54%-2014.71%。

中国稀土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6亿元-1.76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2.4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盛和资源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05亿元至3.85亿元,同比增加3.74亿元至4.54亿元。对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稀土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公司优化生产及营销,加强成本管控,主要产品销量同比上升,驱动业绩扭亏为盈。

金力永磁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7亿元,同比增长4.33%;实现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54.81%。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公司表示,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业务带动净利润大幅增长;核心客户覆盖全球头部新能源车企;公司主营的烧结钕铁硼磁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领域。湘财证券表示,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随着稀土价格稳步回升,下游磁材企业盈利有望持续修复,建议关注下游客户结构良好、产能利用充分及未来有新增长点布局的企业。

建议关注行业龙头

“2025年-2026年,全球稀土供给或偏短缺。”华泰证券研究所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李斌表示,国内稀土生产实行配额制度,稀土供应受限于每年稀土开采及冶炼分离指标的约束;海外扩产进展缓慢,稀土精矿供应集中于美国MP公司、澳洲Lynas公司和缅甸。在李斌看来,国内多项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及节能电机等高端磁材需求增长迅速,稀土供需格局转为短缺。

中国银河证券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华立表示,国内永磁行业需求旺盛,部分磁材企业排产已延至十月中旬。同时,我国进一步加强对稀土供应端的管控,下游需求提升推动稀土价格持续上涨。2025年三季度,稀土永磁企业有望在量价齐升的推动下进一步释放业绩。据中金公司有色研究团队测算,2024年稀土磁材出口量约占国内总需求的24%。目前正值磁材下游采购旺季,叠加出口改善,国内磁材整体需求有望持续向好。王钦扬表示,稀土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升,建议关注龙头企业的投资机遇。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