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报告揭示气候变化对公司价值影响及转型机遇

网络 2025-07-13 04:37:52
期货研报 2025-07-13 04:37:52 阅读

  气候变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如何量化,一直是困扰资本市场的难题。在国际指数公司MSCI最新发布的《2025年亚太气候行动进展报告》中,MSCI气候风险估值模型测算出,全球平均气温极端升温情景下,MSCI亚太可投资市场指数成分股的估值可能下降超过10%,东盟和印度市场潜在损失更高。

  “极端天气影响公司运营,对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来讲,也会变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MSCI可持续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说。公司需要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寻求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际化指数编制公司,MSCI不断创新ESG投资工具,并持续开展气候风险对财务影响的研究。截至目前,MSCI基于ESG评级和可持续数据构建超过1500条ESG与气候指数。全球超过3000家机构投资者采用MSCI可持续发展数据,追踪MSCI可持续性与气候相关指数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王晓书带领团队长期研究亚太市场的ESG发展趋势,关注市场面临的气候风险与机遇。她提到,亚太市场有越来越多公司关注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改进气候信息披露工作,设立更科学的减碳目标和计划。

气候信息披露率提升

  王晓书谈到,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正在加剧,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都须加强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物理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气候转型计划已成为投资者了解公司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依据。《报告》显示,约22%的公司在2024年披露明确的转型计划,信息技术行业、工业以及材料行业披露转型计划的公司比例较高。

  同时,公司越来越注重减排目标的可信度。《报告》发现,承诺遵循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来制定气候目标的公司比例,从2023年的25%翻倍至2025年的50%。

  “中国公司在气候信息披露、气候目标披露水平上都有明显提升。”王晓书表示,但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披露和碳排放管理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识别转型机遇

  在转型进程中,一些新兴的清洁技术正受到投资者青睐。MSCI研究发现,全球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包括电动车、光伏、锂电池等技术,也包括风能、氢能、储能技术以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中国公司在光伏、锂电池、电动车、风电等技术上的专利拥有量居于世界前列。

  同时,传统高碳行业在转型过程中也蕴藏着发展潜力,需要投资者加以识别。投资者更关注公司是否制定清晰的减排目标,是否具备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否正在开发清洁技术并实施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

  王晓书介绍,MSCI近日推出能源转型框架,帮助资本市场更精准地进行资本配置。

反映本土特色的全球评级标准

  在全球标准与本土实践对接方面,王晓书称,MSCI的ESG评级模型在全球统一的框架基础上,努力吸纳中国本土实践。绿色建筑认证、绿色金融产品等中国本土标准,也已纳入MSCI评级体系。

  王晓书建议,中国公司在优化ESG治理、吸引国际资本方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识别本行业中具有财务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其次,将可持续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运营体系;再次,与评级机构积极沟通,利用其评级反馈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