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期货破局时刻:新消费浪潮下的金融新工具

网络 2025-07-12 08:16:49
期货研报 2025-07-12 08:16:49 阅读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柠檬悄然成为“水果新贵”。蜜雪冰城门店里,一杯柠檬水背后的成本正在迅速上浮;全国批发市场的柠檬价格,也连续数月显著走高。与此同时,咖啡豆价格波动更为剧烈,原料端产区气候异常导致供给连续两年下滑,新消费热潮释放的需求,加剧着国内软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

  面对原料价格上涨,国内茶饮、咖啡企业通过提前锁价、直接采购等方式控制成本,但这些多属个体应对策略。原料供应市场尚缺少一套系统化的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机制。

  在此背景下,咖啡等小品种期货的推出被市场寄予厚望。标准化、公开透明的价格发现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锁定成本、提高定价能力,也将推动上游产区加快品控与规范化进程。

  “新消费产业呼唤金融新工具。”市场人士表示,伴随中国咖啡与茶饮市场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以期货、期权为代表的金融工具或在未来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一颗柠檬涨到4元,柠檬价格从年初约9元/公斤一路跃升至14元/公斤,江苏凌家塘市场最高报价达24元/公斤。蜜雪冰城柠檬采购价已上调至255元/箱,较此前参考价上涨近三成。咖啡豆价格波动更剧烈,国内某知名连锁品牌的阿拉比卡意式拼配豆,从此前约65元/袋涨至90元/袋,涨幅近四成。

  2025年2月11日,洲际交易所(ICE)阿拉比卡咖啡期货突破430美分/磅,创40多年以来新高。但市场价格在4月后开始反转:本周四,在关税政策反复之下,ICE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一度下跌2.3%。

  柠檬、咖啡等农产品均属于“软商品”一类,在国际市场中具有天然的价格弹性和高波动特征。原因主要在于软商品的供应通常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或地缘政治冲击,价格便可能剧烈波动。

  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离不开供需两端的共同驱动。供给侧冲击已持续两个年度,柠檬与咖啡,恰是两个典型。以柠檬为例,全国黄柠檬产量超七成来自四川省安岳县,去年以来,该地先后遭遇高温干旱和倒春寒,坐果率显著下降。咖啡主产国同样遭受气候不利影响,2024年,巴西、越南等主要出口国减产明显,国际供应链持续承压。

  与之对照的,是在新消费趋势带动下快速扩张的需求。去年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首次超过20杯,2015年前后,这一数字仅为5杯-6杯。截止到2024年底,中国咖啡产业年规模已突破31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柠檬消费亦同步上扬,2025年中国柠檬产业市场规模预计达180亿元,近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

  日渐扩张的需求遇到供给短缺,价格波动进一步放大。在全球咖啡市场上,通过期货和金融衍生品锁定原料价格、分散成本风险已是惯常操作。国内咖啡期货尚在酝酿中,企业只能在有限手段中寻找成本缓冲空间。

  通过国际期货交易实现成本对冲是方法之一,但跨境交易的合规成本高,操作难度大。除此之外,一些知名采购商等大型企业也会在产季前就与上游企业签订合同,锁定价格。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入云南产区直接采购,希望通过压缩中间环节获取一定成本优势。

  新消费浪潮带来了真实而剧烈的产业升级,供应链对原材料价格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消费端需求激增,国内咖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风险管理诉求同步增长。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咖啡期货的“破局时刻”或已不远。

  “一旦落地,咖啡期货有望在产业链上下游间发挥稳定预期、管理波动的功能性作用。”徐盛认为,咖啡产业链上不同角色有着各自清晰的套保逻辑。除风险管理外,期货工具还具有价格发现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

  新的消费趋势需要新工具支持。“当一个产业的体量达到一定规模时,风险管理工具不仅是锦上添花,而且是产业运行的基础设施。”他认为,眼下的中国咖啡与新茶饮市场,正处于这个临界点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