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高速增长期:医疗为基,商业化路径渐明

网络 2025-07-21 21:45:31
期货学院 2025-07-21 21:45:31 阅读

  脑机接口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全球市场10年内仍有约100亿美元增量空间。

  今年以来,脑机接口领域取得多项突破。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布研究成果,受试者通过脑机接口可以控制电脑、机械臂等;佳量医疗自主研发的闭环脊髓神经接口系统成功完成国内首例临床植入;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成功实现“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

  资本市场上也展现出繁荣景象。Neuralink宣布再融资6.5亿美元,估值达到90亿美元;阶梯医疗也宣布完成国内介入式脑机接口最大规模一轮高达3.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当前,医疗场景仍是脑机接口不可绕行的“第一站”。脑机接口的“医疗属性”是天然标签,医疗器械的监管框架既为技术划定了安全红线,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脑机接口正在从实验室转向可扩展的实用解决方案,预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五年内在医疗领域实现商业化,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

  “医疗领域是脑机接口明确应用并具有商业价值的领域,企业必须拥有清晰的商业逻辑。”佳量医疗创始人兼CEO曹鹏表示。

  对于脑机接口创业公司来说,商业化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投资机构也更关注公司的变现能力,尤其是“首证”获批的可能性。

  但脑机接口的想象力并不止于医疗,家用机器人协同、脑控智能家居等消费级应用可能率先破冰,成为医疗场景外的第二落点。

  以下是采访实录:

  起步于医疗

  21世纪:为什么多数脑机接口企业从医疗场景入手?

  曹鹏:首先,“脑机接口”中有个“脑”字,表明它属于医疗器械范畴。一旦产品进入医疗器械领域,就必须接受监管。

  21世纪:脑机接口产品从研发到正式商业化,会经历怎样的周期?

  曹鹏:对于可长期植入的三类有源医疗器械,从立项研发到取得注册证通常需8-10年周期。

  未来落地具身智能

  21世纪:脑机接口会实现增强人类吗?

  曹鹏:我认为未来这有可能实现,比如让失明患者看到原本看不见的事物,但目前我们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21世纪:除了医疗场景,还有哪些场景会落地?

  曹鹏:具身智能与家用机器人的合作是另一个极具潜力的应用方向。

  是否存在路径之争?

  21世纪:未来场景怎样实现?有创还是无创?

  曹鹏:对于大众来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更容易被接受,然而其主要挑战在于,由于目前技术尚无法通过无创方式完全还原脑电信号。目前,从教育和治疗效果来看,有创方法明显优于无创方法。

  明确商业化路径

  21世纪:如何看待脑机接口企业估值?是否有泡沫?

  曹鹏:泡沫本身并非贬义,它恰恰说明市场相信这个方向蕴藏着巨大潜力。创业者必须非常清晰自己的商业模式,要回答“谁买单、为什么买单、如何持续买单”的问题。

  21世纪:投资人现在比较关注什么?

  曹鹏:投资人当前最焦虑的是“商业模式到底怎么走”。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真正的商业化拐点尚未出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