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市场:产能扩张、需求疲软与成本支撑下的现状

网络 2025-11-11 08:21:04
市场资讯 2025-11-11 08:21:04 阅读

  在持续数年的产能扩张后,到2024年年末,全国烧碱总产能突破4900万吨,烧碱市场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扩张趋势在2025年得以延续,尽管今年下半年新增产能节奏预期放缓,但在前期产能大量释放的推动下,行业总体产能规模依然实现了显著抬升,烧碱供应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近期烧碱行业呈现出供给弹性持续释放的格局,主要表现在近期重启装置的产能规模显著高于同期检修产能,这一结构性变化直接推动了行业整体开工率的上行。根据隆众资讯的统计,截至2025年11月6日当周,国内20万吨及以上烧碱装置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84.8%,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且较去年同期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此轮装置开工率的回升主要是受以下两点因素的驱动:其一,年内投放的新增产能经过调试后逐步转入稳定运行阶段;其二,在相对可观的生产利润驱动下,企业主动降负荷的意愿普遍偏低。

  在当前产能基数高企与行业开工率持续上行的双重推动下,国内烧碱周产量呈现稳步上行态势。数据显示,11月6日当周烧碱产量达83.53万吨,环比增长0.7%,同比增幅扩大至6.83%,达到近3年高峰。从后期供应格局看,根据已公布的检修计划,11月上旬预计将有8家装置陆续重启,仅有4家企业计划检修。若该计划如期执行,重启产能规模将显著高于检修规模,进一步推升供应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生产利润仍具韧性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存在推迟检修以维持高负荷运行的可能。若检修计划未能全面落实,供应压力将持续累积。因此,后续实际检修计划的执行情况将成为影响供应弹性的关键变量,需予以重点关注。

  下游需求驱动不足

  烧碱的下游需求呈现多元化格局,广泛分布于氧化铝、印染、造纸、水处理及新能源等行业。其中,氧化铝作为需求支柱,消费占比超30%,其市场景气周期主导了烧碱行业的需求弹性与价格方向。自2025年7月中旬以来,国内氧化铝价格整体步入下行通道。本轮趋势性下跌的核心驱动在于供给端的显著放量:一方面,新增产能陆续投放市场;另一方面,存量装置的开工率持续回升。两者共同推动氧化铝整体产量持续攀升,导致市场供应压力逐步凸显。在供应宽松的背景下,氧化铝价格承压下行,行业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受此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明显受挫,部分企业主动降负荷运行,致使三季度以来行业整体开工率显著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原计划投产的新增装置也因盈利预期转弱而多次推迟,反映出市场对后市的普遍谨慎。

  此外,氧化铝企业普遍面临“高库存、弱补库”的经营格局。原料库存高企,叠加对后市价格的悲观预期,共同压制了企业的补库意愿。这种需求疲态已形成显著的负向反馈,并通过产业链向上传导,加剧了上游烧碱市场的价格压力。从非铝下游市场表现看,当前已步入传统消费淡季,纸浆、黏胶短纤及印染等行业整体负荷平平,终端订单未见放量,暂未出现明确的改善信号。受此影响,其对烧碱的采购需求多以刚需小单为主,难以形成集中的需求支撑。在缺乏边际增量驱动的情况下,非铝领域对烧碱市场的持续拉动作用预计将有限。

  旺季来临煤炭板块重心上移

  电力成本作为烧碱生产的关键构成,其价格变动直接主导烧碱成本中枢的走向。自长假以来,国内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格累计涨幅已达15.59%,推动烧碱成本支撑明显上移,进而有效抑制了其价格的持续下行,促使盘面展开阶段性止跌修复。后市来看,随着冬季用煤旺季的到来,煤炭价格仍具备上行预期,预计将进一步强化对烧碱成本端的支撑。煤炭价格具备上行预期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驱动因素:一是寒潮天气带动用电需求季节性回升。据悉,近期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北方多地气温下降4℃~10℃,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0℃。随着北方地区陆续启动供暖,居民用电负荷预计将显著上升,对动力煤消费形成季节性拉动。二是产地煤炭供应增量存在约束。尽管迎峰度冬期间煤矿生产负荷有所提升,但在超产核查趋严等背景下,煤炭产能释放节奏受到一定抑制,使得供应端的收缩对煤价形成底部支撑。三是北方港口库存去化加快,补库压力显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北方九港煤炭库存已降至约2300万吨,同比下降约9%。在产地发运增量有限、终端库存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下游用户仍存在一定的补库需求。预计短期内港口库存回升进程较缓慢,结构性供应偏紧格局延续。

  综合来看,在需求季节性回升、供应释放受限及中间环节库存偏低的共同作用下,动力煤价格短期仍将保持偏强运行态势。成本端对烧碱价格形成一定底部支撑,缓解部分供应过剩带来的下行压力。综上所述,当前烧碱市场面临“供增需弱”的核心矛盾。供应端存在明确增量预期,而需求端改善乏力,边际驱动匮乏,导致烧碱基本面整体承压。然而,考虑到四季度成本支撑偏强,因此或将制约烧碱后期价格的下滑空间,会以偏弱震荡为主。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