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中国首进前十,研发投入与创新集群表现亮眼

网络 2025-09-17 07:31:19
市场资讯 2025-09-17 07:31:19 阅读

  作为评价各经济体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全球创新指数(GII)是衡量各国创新的风向标,并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决策的参考。今年的GII有哪些具体变化?全球创新指数研发投入成为解读关键。

  9月16日,第一财经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获悉,最新发布的GII中,瑞士、瑞典、美国、韩国和新加坡位居前五;随后是英国、芬兰、荷兰、丹麦,以及首次跻身前十的中国。中国拥有最多跻身百强的集群(24个),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首次跃居榜首。

  除了总指数排名比去年跃升一位外,中国在知识与技术产出方面超过瑞士,研发支出位居第二,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WIPO总干事邓鸿森指出,GII显示进步最快的经济体将创新视为韧性、增长和竞争力的根本引擎,但各国仍需应对释放创新潜力的挑战。他强调,创新生态系统需通过政策支持、投资和跨部门协作培育。

  中国哪些指标表现突出

  全球创新指数通过约80项指标评估近140个经济体的创新表现,涵盖研发支出、风险投资、高技术出口和知识产权申请等领域。根据2025年GII,瑞士(第1位)、瑞典(第2位)和美国(第3位)继续保持顶级创新经济体地位,韩国(第4位)达历史最高排名,新加坡(第5位)跻身前五。中国首次进入前十(第10位),在研发支出、专利申请量和创新集群数量上表现突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榜首,北京、上海-苏州集群分列第四、第五,前15个集群中中国占据5席。

  邓鸿森表示,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创新动能在区域间呈现多元化。中等收入经济体表现强劲,中国、印度、土耳其和越南继续攀升;塞内加尔、突尼斯等正崛起为创新新星。中亚、南亚和中东区域稳步前进,为全球创新版图注入活力。他此前接受专访时指出,中国构建了知识产权和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知识产权的最大贡献者,提交的知识产权数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

  今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中国连续三年领先,拥有24个集群。科学论文发表量前三的集群为北京(4%)、上海-苏州(2.5%)和深圳-香港-广州(2.4%);PCT申请量占比最高的集群为东京-横滨(10.3%)、深圳-香港-广州(9%)和首尔(5.4%)。中国“十四五”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2.73%的平均水平。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

  区域创新高地加速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具特色。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区域发展增长极,这些中心辐射带动全国创新发展,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在GII报告创新集群百强篇中,前15个中长三角有三个,分别是上海—苏州(6)、杭州(13)和南京(15)。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需深化体制机制协同,破除瓶颈障碍,推进高水平科技协同创新。

  近日,长三角四省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并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该决定明确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人才共育和国际科技合作等举措。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强度达3.33%,跨省域发明专利合作申请量达954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64.39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1年增长145%。2021-2024年,长三角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4项,占全国45.8%,其中合作项目45项,占23.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玄兆辉表示,目前中国几大城市群科技协同效应提升,科创中心带动效应显著。长三角在上海引领下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共同体;京津冀协同创新向纵深推进;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机遇,使其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球研发投入增速放缓,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仍值得关注。

  邓鸿森指出,虽然创新应用和影响力领域出现复苏迹象,但全球创新引擎未全速运转。研发投资放缓和风险资本活动减少提醒我们,创新需持续投入和资金支持。风险投资方面,2024年交易总额增长7.7%,主要受美国大型交易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推动,但剔除这些项目后总额实际收缩。全球2024年R&D增速降至2.9%,预计2025年进一步降至2.3%,创十多年来最弱扩张水平。领先企业研发支出名义增长仅3%,远低于过去十年8%的平均水平。

  由于高通胀,企业研发支出(按实际价值计)增长仅1%,远低于过去十年4.6%的平均水平。信息通信技术(ICT)相关企业、软件和制药公司扩大研发预算,而汽车等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因收入下滑削减投入。从行业看,软件与ICT服务行业研发支出占比从2018年的14%升至2024年的20%以上,汽车行业从18%回落至14%。制药与生物技术行业研发强度从2018年的16%升至2024年的19%,软件与ICT服务行业为14%,汽车行业为5%。

  从地理分布看,美国在样本企业中有556家,占全球研发支出的47%;亚洲以30%的份额位居第二,主要由中国(18%)、日本(7%)和韩国(3%)贡献;欧洲贡献22%,其中德国占8%。(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