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8月吞吐量破502万标箱 创月度历史新高

网络 2025-09-02 06:45:37
市场资讯 2025-09-02 06:45:37 阅读

  中国集装箱第一大港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刚刚过去的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2万标准箱,创月度吞吐量新高,这一亮眼数据(SEO关键词1)彰显了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枢纽,上海港的吞吐量数据已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世界级枢纽港的吞吐量,是观察中国外贸韧性、产业升级和全球供应链地位的最佳窗口。502万标准箱的全新纪录证明,当外部世界不确定性加剧,中国经济的航船依然稳健前行。据上海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7月,上海市进出口2.55万亿元,增长3.4%,其中7月上海出口增长8.5%、进口增长10.3%,外贸数据(SEO关键词2)持续向好。

  上海港创造新纪录,固然有七、八、九月属于传统出口旺季、中美贸易谈判持续向好等有利因素,也有7月底台风“竹节草”过后,船舶集中靠泊上海港等“特殊原因”。然而,在这些事件背后,上海港作为枢纽港,展现出了令国际船公司和同行叹为观止的高效与韧性。8月1日深夜,台风警报解除,上海港全速运行,应对船舶集中靠泊。当晚,码头灯火通明,桥吊起落律动,集装箱卡车穿梭不停。至当天24时,上海港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定格于172181标准箱,刷新2024年7月21日创造的历史纪录。

  今年另一有利因素,也为箱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2月,航运巨头马士基与赫伯罗特成立的“双子星”航运联盟开始运营,上海港成为“双子星”全球航线网络中少数几个主要枢纽港之一,由此,更多周边国家的货物通过上海港这个枢纽进行中转,大幅提升了上海港的国际中转箱量(SEO关键词3)。任务饱满,上海港的能力建设如何跟上?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周勇介绍,加速数智化转型、持续优化港口服务是关键。

  在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智慧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上海港全域、全要素信息都能展示。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就能第一时间掌握船舶动态、锚地动态、作业时间、作业码头和作业量等关键信息。在计划编排方面,上港集团已实现靠离泊计划全部线上流转,一有变化系统就会有明显提示。8月9日夜班,上港集团明东公司遭遇“阿联酋阿桑特”突发状况——船期提前10小时,离泊前仅剩7小时仍有985自然箱待作业,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统筹资源,部署三条重点作业路,最终提前半小时完船,为后续生产抢出关键窗口。

  上海港的“硬核”底气,来自洋山四期和罗泾集装箱港区这两个自动化码头的持续迭代。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两个自动化码头的“大脑”——智能作业管控系统不断迭代升级。依托新的智能算法,洋山四期岸桥整体装卸效率提升5.37%、罗泾集装箱港区外集卡平均每车作业效率提升近一倍。8月13日,洋山四期昼夜集装箱吞吐量达28536标箱,创历史新高。8月11日,罗东公司昼夜吞吐量达6514标箱,刷新8月1日首破6000标箱和8月8日创下的6086标箱纪录。整个8月,洋山四期集装箱吞吐量超71万标准箱、罗泾集装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超12.5万标准箱,均刷新月度纪录(SEO关键词4)。

  港口服务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体现,今年8月,上海共经历了27个高温日,强对流天气影响大,对此,上海港加强与引航站、海事等方面的合作,硬是克服极端天气影响,“抢”出了宝贵的码头有效作业窗口期。“我们深化落实双向通航、双档靠泊、双套泊作业、双窗口离泊服务举措,以精细化的交通组织提升港口整体通航效率。”洋山港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尽管8月洋山港先后经历了2次9级大风,但靠泊的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未受影响,内支线船舶也通过分级分类管控、优化待泊锚地管理、直靠直离等举措,把恶劣气象的影响降至最低。

  一个高效、稳定、智慧的上海港,如同一个“稳定器”,为全球供应链的畅通注入了确定性。“双子星”联盟评价称,上海港的服务在其全球航线网络中排名第一,有效保障了新联盟90%准班率的实现。“排名第一”的评价,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能力的高度认可。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