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车展:合资车企破局求变,智能化成竞争关键
2025年成都车展的展馆里,合资车企销售人员的脚步比往年更快了,他们正积极应对流量焦虑。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流量获取”成为关键挑战。
“我们有明确的考核指标,每人每天必须完成30个公众号新增关注。”某合资品牌销售人员李平对记者表示,最新推出的电动车配置参数在公众号更新的页面里,潜在消费者扫描宣传单上的二维码,这样车企就能获得用户的联系方式等销售线索。车企通过公众号运营精准触达用户,为后续转化奠定基础。
为了把观众“留下来”,除了积极获取销售线索外,合资车企在本届车展上还集体打起了“情绪价值牌”。比如走“情感共鸣”路线的金标大众,其推出的与众06上线了8款车载游戏及元宇宙社交功能,新增的香氛配置提供3种定制香型;东风日产则直接把展台变成了“玫瑰花园”,粉红色的花艺布景环绕着最新款电动车,C位的展车旁还设置了打卡墙,不少年轻人拍照驻足。“以前是车吸引人,现在得先让人愿意停下来看车。”李平说道,相比单纯讲产品参数,这些能“拉近距离”的设计,更能留住潜在客户。
这些“求关注”的动作,是合资车企集体应对流量焦虑的缩影。显而易见的是,当自主品牌以“包馆”气势横扫成都车展时,合资阵营正以近乎“背水一战”的姿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寻找破局之道。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显示,智能化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核心考量,90%用户愿为高阶智驾付费,其中30%愿支付超1万元。
破局求变
“2026年将会推出两款轿车和一款SUV车型,目标是推动金标大众品牌向上。”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司CEO汤廷万(Stefan Timmermann)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车展上亮相的ID. EVO概念车是金标大众首款全时互联纯电全尺寸SUV,代表了金标大众未来的产品进化方向。大众安徽是大众汽车在华电动化转型、提振在华销量的重要一环。明年推出的ID. EVO概念车是大众安徽的战略新车,这款产品搭载了大众与小鹏联合开发的电子架构,被看作为大众汽车本土化研发策略的重要成果。而在今年成都车展上,别克至境也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新能源车型,丰田系则带来混动和纯电新品。
伴随电动车渗透率不断升高,汽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智能化下半场。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以及服务运营体系的创新优势,逐渐成为中国品牌的特色标签,这让合资品牌相形失色。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合资车企在面对变革时,普遍决心不足、投入不够、行动迟缓,以至于在“新汽车”这一新赛道上的产品竞争力逐渐落后。“现在每周上市的新产品,我们会进行专门的统计,新势力的营销亮点也会进行总结,尤其是竞品分析。”一位主流合资品牌营销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变化太快,在电动车时代,合资品牌的第一步是如何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时的优选项,强化智能网联布局刻不容缓。
里斯战略咨询全球CEO张云认为,单纯依赖采购外部先进智驾系统,仅仅是弥补自身短板,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下一阶段的竞争核心在于,企业如何基于自身研发实力,打造出具有独特优势的智驾系统。这就要求企业摒弃依赖外部标配系统的思维模式,凭借自主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认清方向
合资车企寻求关注、流量焦虑的背后,是他们应对市场变革的迫切。纵观近年来车市竞争格局变化,一线自主车企品牌力反超二线外资,加上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差距,合资车企的销量一度承压。但今年以来,随着本土化策略的落地、一口价战略等效应下,市场开始显现回暖迹象,大众、丰田等部分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业务订单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新一代平台上的新能源产品也在陆续推向市场。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均实现同比增长,仅有少数合资品牌销量下降。
从今年合资品牌推出新品来看,售价门槛下探、配置升级成为普遍现象。业内认为,今年合资品牌已认清方向,加速推进燃油车的智能化是其销量回暖的关键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合资车企正在探索新的生存法则,包括在定价体系上的重新考量以及渠道方式上新的探索。比如,今年3月份一汽丰田针对卡罗拉车型创新推出厂家直销模式,执行全国统一价格策略;上汽通用自2024年就开始大规模“去库存”,以销定产;上汽大众也对其渠道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应革新,将经销商考核中的50%佣金和其服务质量挂钩,试图把经销商变成服务商。
业内认为,统一的价格政策有助于维护品牌的溢价能力和市场稳定,车企之所以想推“一口价”,是因为这能让用户不纠结价格,也能让经销商专注于服务。高风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合资车企已开始打破路径依赖,主动告别单纯依循既有成功模式的惯性思维,探索由点及面的变革路径。上汽通用率先在营销端推行“一口价”策略,以价格透明化对标新势力直销模式;广汽丰田打破长期由日方主导的研发格局,推行“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等则借助中方母公司资源,快速融入以华为为代表的生态体系,缩短研发周期、加速智能化追赶。
“在快速发展的电动车市场,外资品牌未来也仍有机会。它们具备在我国市场应对价格竞争的能力,主要看其战略。外资品牌基盘用户仍对合资新能源抱有期待,但是外资品牌短期内必须敢于牺牲利润来保份额。另一方面,外资品牌新一代电动车进步明显,如果产品力提升有机会扩大销量。”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此前对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