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长三角经济:服务业崛起与制造业升级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达16.3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升至24.8%。四地高技术制造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浙皖工业机器人产量增超85%。

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已全部出炉,沪苏浙皖经济总量分别达到6.7万亿元、4.5万亿元、2.62万亿元、2.57万亿元,增速分别为5.7%、5.8%、5.1%和5.6%,四地GDP合计占全国24.8%。服务业成为经济主引擎,占比GDP比重首次超六成。
民营经济动能持续释放,江苏民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77.2%的利润贡献率,浙江、安徽民企外贸占比均超50%。上半年,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变化显著,各省份分工协同,持续培育创新动能。
1. 信息、金融与数字经济发力长三角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六成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达16.3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升至24.8%。浙江增速最快,江苏总量最大。从产业结构来看,长三角正加速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型。

以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产业,持续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上海服务业持续从传统批发零售业向信息、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务业转型。
江苏、浙江的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好融合,安徽则更多地作为长三角产业转移方的角色,负责专业化配套与承接。

2. 长三角制造业升级:新能源车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工业机器人出口占五成
上半年,长三角工业延续强势增长,制造业新动能持续集聚。高技术制造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四地上半年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数据显示,长三角上半年汽车制造业表现突出,三省一市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10%,安徽达到19.9%。汽车产业作为核心驱动力,也显著带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在机器人领域,长三角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形成从“大脑”到“肢体”的技术闭环,区域内本土研发企业与外资巨头集聚,实现良性竞争格局。

安徽工业整体增速亮眼,其产能的迅速增长亦得益于长三角地区持续的产业协同优化。2025年6月,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强链补链延链”行动。
3. 房地产开发投资“走弱” 高技术与基建成“长三角新支柱”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8%,长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6.2%,江苏、浙江、安徽均跑输全国均值。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仍是投资增速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应对房地产下行压力,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基建、工业投资出现明显增长。
此外,长三角地区积极布局高技术、绿色投资等新兴领域。民间投资虽趋于谨慎,但长三角民营经济仍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长三角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下半年,民营经济有望持续释放活力,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引擎。
(文章来源:新京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