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深圳)开行5周年 物流枢纽地位凸显
【深圳商报讯】(记者肖晗)8月18日,中欧班列(深圳)迎来开行5周年。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首趟“湾区号”发车以来,这趟被誉为“黄金列车”的跨国班列,已累计从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开行878列,运输货物超8.5万标箱,货值突破30亿美元。27条线路连接、辐射德国杜伊斯堡、意大利米兰等47个国家及地区,为超过7000家企业提供了稳定、高效的国际物流双向通道,成为深圳向世界展示开放活力与发展韧性的重要窗口。中欧班列(深圳)的发展,不仅彰显了深圳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也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2020年8月18日,深国际集团与中国外运强强联手,组建专业运营平台,中欧班列(深圳)首趟列车“湾区号”鸣笛启程,开启了深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新征程。
5年来,中欧班列(深圳)的网络布局从最初的1条线路,增加到27条,覆盖欧亚主要货源地,发运货值连续5年实现增长。尤其是在疫情导致海运中断、苏伊士运河堵塞、红海危机等特殊时期,中欧班列(深圳)以稳定运力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为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班列运营平台不断探索,陆续开通了中老班列、中老泰专列、中吉乌国际铁公多式联运班列、“跨里海”铁海多式联运线路等特色线路。特别是针对跨境电商“小批量、多批次、强时效”的运输需求,打造了“深圳-波兰马拉舍维奇”“深圳-德国杜伊斯堡”及首条电商快线“深圳-匈牙利布达佩斯”等精品线路,实现运输时间较传统海运节省50%以上,较普通班列平均时效也大幅缩短30%以上。同时,通过提供国际铁路拼箱服务,以及在“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班列上创新推出“一次委托、一单到底”服务模式等举措,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跨境物流门槛。
中欧班列(深圳)的发展还将迎来新的利好。依托其始发站“深圳平湖南铁路货运站”建设的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将于年内建成投营。
该项目是全国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工程之一,目前正在进行建设的项目二期智慧化物流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施工内容包括新建13栋物流仓库、4条运输坡道及2条运输通道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公铁海”多式联运中心。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