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保障揭秘
开栏语:
8月17日,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圆满闭幕,26枚金牌诞生,为全球观众带来科技与体育的视觉盛宴。背后是组委会多方赛事保障。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运动会,280支队伍共500余机器人参与。新京报贝壳财经推出“赛事保障揭秘”系列报道。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最核心是电池管理,实行‘机’‘弹’分离。”北奥集团场馆保障负责人王国正介绍。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由多方联合主办,北京国资公司带领旗下北奥集团等执行服务保障任务。
相较于人类体育赛事,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保障需创新突破。北奥集团开启新一轮攻坚。

充电管理和安全是备赛的最重要任务
充电管理和安全是备赛重任。“电池充电管理是全新领域。”王国正接到了新任务。
王国正团队认为,机器人运动核心是电池,实行“机”“弹”分离。所有机器人登记后充电,充电完成后返还。
团队与朝阳消防部门对接,充电管理要实时关注电池状态。“一旦出现问题,消防会指导应急处理。”
赛事共在4大区域部署了充电设备,40台充电柜360个充电口,最大充电区域位于B1。
“电池充电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早上9点开始比赛,运行两个小时后第一波充电。”王国正提到。
王国正介绍,每台充电柜24小时专人值守,如果电池出现鼓包或者破损,会提醒更换。电池充满后会自动断电。
赛事充电管理助力电池研发能力提升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保障工作不断探索。王国正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电池有多种标准,有些电池自研,安排在室外充电,配备了二氧化碳灭火器。
“B1的充电区位于地下车库,四周有4个紧急通道。”王国正介绍,赛队进入工作区之前都会进行安全培训。
为充电安全做了多种运行设计,设置设备安全负荷运转值,最大限度保证充电安全。
赛事充电管理实行每小时充电区集中报备机制。“截至目前,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王国正表示。
“通过这次机器人运动会,对人形机器人电池有基本了解。助力电池研发能力提升。”王国正表示。
北奥集团此次参与服务保障,涉足机器人赛事运营领域,是在文体业务上的新拓展。为其打造全市体育赛事平台运营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新京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