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的前景与挑战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不局限于以往的工业机械手臂,越来越拟人化的机器人出现在商业、家庭、服务等多元生活场景,仿佛让人们看到了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的未来世界。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当前,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式发展,在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
以率先进入家庭的扫地机器人为例,它把人们从繁琐的地面清洁工作中解放出来。随着技术迭代,现在的机器人早已不再局限于清扫,一些高端家用机器人能识别各类物品,整理杂乱的房间;还有部分机器人具备简单的烹饪技能,能在主人忙碌一天后,准备好热气腾腾的饭菜。而除了代替家务和劳动,机器人也在情感陪伴与教育等人机交互领域崭露头角。
距离每个家庭拥有一台机器人,还有多远?
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并非一路坦途。在技术层面,家庭环境复杂多变,这对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与任务执行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多数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面对复杂环境时,场景识别与动态调整能力不足,智能化水平仍需提升。
成本也是制约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因素。为适配不同家庭场景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机器人软件开发需要大量数据训练和算法优化,迭代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昂,导致市场售价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势必带来由数据隐私引发的伦理争议。全球范围内统一的针对机器人设立的法律框架尚未形成,将给企业带来合规成本风险,增加消费者的使用顾虑。
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是科技进步的馈赠,为人们开启了便利与舒适生活的新大门;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会带来风险与挑战,需要以包容且审慎的态度去迎接。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攻克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构建统一、全面的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助力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应用。此外,制定完善的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保障人类的安全和权益。
如今,机器人正处于规模化、产业化前夜。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级别。相信在合理引导和科学发展之下,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一幅智能、温暖的未来图景即将照进现实。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