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新突破:解码内心言语,开启意念交流新篇章
只需在脑海中想象说话,就能进行交流?科学家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一项重要突破,首次识别并解码了与“内心言语”相关的大脑活动,解码准确率高达74%。这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主导的研究14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为帮助严重言语障碍患者重建自然交流能力开辟了新路径。
据科技日报8月15日报道,脑机接口被视为连接大脑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此前技术依赖解码用户尝试发声时产生的神经信号,或将眼球运动转化为文字,但存在不足。为了追求更高效、更轻松的沟通方式,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内心言语”,即无需任何肌肉参与、仅在脑海中进行的默想说话。
研究团队为瘫痪参与者植入了大脑运动皮层微电极。结果发现,尝试说话和想象说话会激活大脑中重叠的区域,并产生相似的神经活动模式。基于这一发现,团队利用采集到的“内心言语”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在概念验证中,该脑机接口系统能从庞大词汇库中解码想象中的句子,准确率达74%。
同时,该团队还演示了一种密码控制机制,这使得系统可以被训练为暂时忽略“内心言语”,转为关键词密码解锁模式,识别准确率超过98%。
尽管目前该技术尚无法完美处理“内心言语”,但研究团队相信,未来更先进的设备有望实现如日常对话般流畅的意念交流。
据央视新闻,脑机接口,就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大脑在思维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机接口则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
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在头皮表面使用电极、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大脑活动信息。此次国家医保局立项指南新增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项目。
专家介绍,大脑有8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我们对大脑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大规模记录和准确解码编码任重道远。另外,侵入式脑机接口对大脑的损伤不容忽视。为保障患者安全,脑机接口技术应列入医疗技术清单。
近来,全球头部脑机接口公司间的技术竞争似乎有加速迹象。
据证券时报,根据Precedence Statistics的统计与预测,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23.5亿美元,至2033年将提升至108.9亿美元。而国内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目前仅为10亿元左右,预计2040年将超过1200亿元。
7月初,Neuralink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对外公布公司脑机接口技术新的未来三年规划。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