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与服务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详解
中新经纬8月13日电 (魏薇)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时公布。
方案发布后,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相继公告,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或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
个人消费贷贴息9月1日落地
贴息范围包括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具体有两类。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介绍,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最高可享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最高可享贴息3000元。
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利率为年化1%,政策实施期限为1年。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政策对5万元以下和5万元以上消费贷款实施了不同的条件,整体看,5万元以上属于大额消费贷,资金流向监测更严格。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银行办理个人消费贷款都能享受贴息,贷款经办机构包括全国性或跨区域的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提到,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最高贴息1万元
根据服务业贷款贴息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的财政贴息支持,单户享受的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受贴息支持。
在期限条件上,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
中新经纬注意到,服务业经营主体享受贴息政策的经办银行与个人消费贷不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借款人如何操作?
于红介绍,这两项贴息政策设计都遵循了简便易行的原则,贴息资金的申请、审核等工作,均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来完成。
对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具体操作,于红表示,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就是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
于红举例道,如果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消费品,假设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享受个人消费贷款一个百分点的贴息以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对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具体操作,于红介绍,借款主体同样不需要进行贴息的申请,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
有利于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本次贴息方案对银行有何影响?在薛洪言看来,对消费金融市场而言,政策将通过成本降低效应刺激贷款需求,预计短期内消费贷款规模将出现结构性增长。影响上看,银行盈利结构将得到优化,零售型银行受益显著。
华泰证券在8月12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本次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采取中央与地方财政承担90%和10%贴息资金,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信贷刺激依赖降息降准的路径,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释放消费潜力。
华泰证券还提到,贴息政策以财政杠杆撬动信贷规模扩张,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银行还在公告中提醒消费者,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业务过程中,不会委托任何第三方办理,且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请谨防诈骗,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中新经纬表示,对居民而言,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要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贴息政策红利。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