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国补”落地,城商行农商行无缘首批名单

网络 2025-08-13 14:35:39
市场资讯 2025-08-13 14:35:39 阅读

  中央首次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国补”,城商行、农商行无缘首批经办机构名单。

  8月12日,财政部等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居民可享受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的财政补贴,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财政贴息银行名单同步落地,六大国有银行与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入列,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集体缺席。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初步安排对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冲击不容小觑,或将引发消费贷市场竞争格局的新一轮洗牌。

  同时,8月13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况延长政策的期限。

  贴息名单落地,地方银行均未入局

  过去几年,个人消费贷款已成为零售银行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邮储银行以613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位居全国第一。

  多家城商行个人消费贷规模亦跻身全国前列,但在这份财政贴息名单中,地方银行悉数缺席。

(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个人消费贷规模,来源:Wind数据)

  “这项政策这次主要选择的是全国范围经营的、客户规模较大的一些金融机构。”廖岷说。

  业内预计,贴息政策会加速市场集中度向大型银行倾斜。

  《实施方案》虽提出,鼓励地方财政结合本地实际,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支持,但业内普遍认为,大部分地方性银行很难真正获得这类补贴。

  但名单外银行并非没有机会。部分业内人士建议,地方中小银行可探索与名单内银行开展联合贷款合作,以间接触达政策红利。

  集中度提升与风控压力并行

  而对于名单内的银行来说,财政贴息无疑将为它们带来天然获客优势。政策落地后,多家入选银行已火速公告将自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更高的风控要求。《实施方案》明确,贷款资金须实际用于消费,不得流入房地产、股市、理财等领域。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应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精准分析,提升信贷审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也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

  此外,政策与不良贷款处置也存在联动。一旦贷款出现违约,银行可能需要按比例退还已领取的贴息。

(部分A股上市银行2024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情况,来源:Wind数据)

  “规模冲刺和风险控制是天然的拉扯。财政贴息并不只是价格优惠,更是一次市场格局的再分配。”一位股份行人士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