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即时零售大战落幕 监管引导回归理性竞争
《科创板日报》8月1日(研究员梁又匀)历时近半年的互联网平台即时零售“大战”迎来大结局。
8月1日,美团、淘宝闪购及饿了么、京东接连发文,承诺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抵制恶性竞争。在互联网平台竞争“熄火”背后,监管方向性指引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5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等多次联合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三大外卖平台。不少约谈内容提到公平有序竞争,引导餐饮服务业规范发展。
8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作出明确部署,将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
从商业运营角度看,外卖补贴竞争本质是渠道流量竞争。在全国互联网流量红利逼近增长“天花板”当下,线下成为流量转化出口。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为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全国即时零售活跃用户数约5.8亿人,同比增长34.88%。
今年年初,京东率先开启即时零售、外卖流量争夺战,提出“百亿补贴”。随后美团、饿了么、淘宝闪购也加入“战局”。
事关平台流量争夺的商业“战局”,即便背负成本压力、股价下滑压力,各大平台只能选择继续加码。
今年7月低价奶茶、廉价快餐外卖在多个周末集中补贴,引发大量中小商家不满。
随着监管部门主动干预,各大平台竞争烈度迅速下降,逐步回归提升外卖服务品质、提升外卖员待遇、丰富外卖选择的正向竞争方向。
近期,京东外卖宣布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成立“七鲜小厨”。美团则重点推进完善外卖骑手福利待遇。饿了么则借助多渠道流量优势,推动商家增收、骑手增收。
从“冲单量”到“保品质”,从“流量狂欢”到“价值创造”,这场转型揭示商业的本质在于生态位中各参与方的价值共生。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