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锂电池新国标生效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管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8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牵头并组织起草的中国首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下称《新国标》)正式生效。
《新国标》规定了应用于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并描述了相应试验方法,应用广泛,包括电信、中央应急照明和报警系统等。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冯思遥指出,《新国标》是中国首次针对储能用锂蓄电池系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安全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
储能系统是电力系统的“充电宝”,随着风光新能源装机的增加,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储能系统单元间间距小、热量易积聚,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火势扩散。去年以来,全球已发生超20起储能火灾事故,给储能行业敲响安全警钟。
冯思遥指出,电芯在高应力场景下的热稳定性,是锂电储能安全的“命门”。《新国标》对电芯在高应力场景下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介绍,在测试内容方面,《新国标》在电芯层级新增了振动、加速冲击等23项测试项目,同时加严了部分安全测试项目。
据冯思遥介绍,此次实施的《新国标》不仅覆盖电芯,还涵盖整个电池组与系统集成层,真正落实“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
此外,《新国标》还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强化了对热失控、机械冲击等多维度风险的响应机制。
冯思遥指出,强标实施意味着“以安全为底线”的行业共识将真正落地。企业将强化结构设计、电芯材料与安全管理系统的研发。
“不达标产品将无法合法流通,劣质产能被有序清退,主流市场将逐步向合规、安全、专业化的方向集中。”冯思遥说。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包括宁德时代等在内的15家企业21款产品已首批通过《新国标》检测。
其中,远景动力为首家获得《新国标》认证的电池企业。其自启动《新国标》标准测试到成功取得首张认证,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
远景动力可靠性及验证中心负责人喻志强表示,《新国标》的落地实施意味着储能国标安全从“附加题”升级为“必答题”,加速低质产能出清,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储能电池出货占全球90%以上,《新国标》作为首部强制性国标,未来将成为海外市场制定标准的重要参考对象,或将成为全球性标准,提升中国储能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喻志强说。
海辰储能的314电芯也是第一批通过《新国标》标准测评的产品之一,该公司表示,储能行业淘汰低估安全性的企业已成必然趋势,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在该标准强制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储能行业将加速洗牌。具有技术优势的领军企业,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市场份额重新认领的黄金期。
冯思遥表示,《新国标》对业内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和产品线不健全的厂商而言压力不小。
在她看来,如果确实有部分企业无法适应《新国标》,退出市场是正常优胜劣汰的过程。真正具备研发、制造和质量控制能力的企业,将因标准红利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赢得客户信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整个储能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才是新国标的最终目的。”冯思遥说。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