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行业“增资潮”与“退出潮”并行,马太效应显著
当前,小额贷款(以下简称“小贷”)行业“增资潮”与“退出潮”并行现象显著。近期,平安融易关联的金联云通小贷增资至100亿元,成全国注册资本金排名第3的小贷公司。巨头加码同时,小贷行业对不合格主体的清退也在持续,多地相继发布公告取消不合规小贷公司经营资格。
从全国范围看,小贷公司数量持续减少。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081家,相比2022年年末减少877家。马太效应愈显,头部平台旗下小贷公司与尾部发展差距扩大,这种差距从注册资本金可见一斑。
当前行业注册资本金位列第1与第2的小贷公司为抖音集团旗下的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腾讯旗下的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同时,各地清退不合规小贷公司工作有序进行,如湖南、云南、江西等地均发布相关公告。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互联网平台巨头旗下小贷公司依托集团生态,相比其他小贷公司更有实力,也是增资、发行ABS的主力军。而被清退的则多为“失联”“空壳”类,或是合规水平低下、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小贷公司。
在融资能力上,头部平台旗下小贷公司表现不俗。6月,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拟发行的ABS获得通过,总规模为90亿元。行业头部玩家不断增资、发行ABS,表明小贷行业马太效应正不断强化。
对于上述变化,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虽然头部小贷公司持续增资将加剧行业分化,但其余小贷公司若积极应对,仍有生存空间。比如腰部小贷公司可深耕区域或垂直行业,尾部公司需加速合规转型。
2025年开年,小贷行业迎来重磅新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苏筱芮认为,监管部门引导小贷行业低质主体加速出清,是大势所趋。
王蓬博指出,增资的小贷公司多聚焦细分市场,具备合规经营基础;被清退的则多存在合规性不足等问题。小贷公司持续发展需强化合规经营,完善内控与风控体系,同时提升数字化能力。
去年,有地方曾发布小贷行业风险提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部分小贷公司出现集资诈骗等问题,近年来小贷公司数量逐年下降。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相关办法,主要目标是通过常态化监管和规范整治,实现机构数量有序压降、经营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董希淼预计,未来小贷公司市场将出现分化,实力较强、发展规范的小贷公司应继续发挥好主体作用,回归本源,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防控。(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