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出海: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航海时代

网络 2025-07-25 10:02:06
市场资讯 2025-07-25 10:02:06 阅读

以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起点,过去十年中国医药变革迅速。中国创新药从本土走向世界,全球医药产业迎来“中国时刻”。据中邮证券研报,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金额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全年BD交易总额。

巨额交易频现,如三生制药向辉瑞授予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全球开发权,首付款12.5亿美元刷新记录。自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在美国获批,BD策略成为中国创新药企打通全球市场的黄金路径。

多位药企与医药投资界人士表示,出海是必然步骤。近年来,与MNC合作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的战略重心,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关注度也同步攀升。

动脉网报告显示,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青睐体现在数量多、金额高及全球领先三个方面。默沙东、阿斯利康、礼来制药在MNC与中国创新药企的交易中排名前三。

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急剧攀升,是药审改革红利释放和医药企业实力提升的结果。随着技术迭代和国际合作深化,中国创新药出海将进入“质量与规模双升”的新阶段。

进入2025年,“出海”成医药行业核心。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全球授权协议,震惊医药圈。多家国内药企纷纷将自己的管线进行对外授权,交易项目不乏热门靶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MNC的海外授权交易就超过70笔,首付款总额达近30亿美元,交易总额达531.36亿美元。联邦制药与诺和诺德、和铂医药与大冢制药等交易均备受关注。

联邦制药和和铂医药是中国创新药出海实践的缩影。出海已成为药企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环节。MNC“淘宝”:筛选与博弈,资金实力雄厚的买方更占据主导优势。

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筛选与布局,本质上是基于“价值判断”的全球资源配置。创新药估值是“淘宝”的关键标尺,交易双方对管线价值的共识,直接决定了出资规模和回报。

医药行业投资人指出,好产品才是根本。好产品意味着临床数据要亮眼。在经过“产品是否足够好”的科学判断之后,交易进入第二战场——法律语言和投资技巧。

随着国产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药企的出海征程也必然从完成交易向争夺更高话语权演进。中国药企的出海模式亦在不断地迭代升级,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精准地选出想参与的BD、NewCo项目。精准筛选的标准包括了解MNC需求、匹配的管理团队和火热的赛道等。

本土药企在出海征程中也愈发积极地寻求并争夺更多话语权。交易能否最终落地,关键回到企业自身。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的全球战略合作便是一次探索。

多位企业受访者表示,技术授权、管线授权、NewCo等模式的加入,是企业从“烧钱求生”到“盈利增长”的关键一跃。中国创新药正经历新的变化,走向源头创新。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