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盘活:存量时代下的高效管理之道
在新经济形势之下,高效利用存量不动产成为国有企业提升资产效益重要且必要的手段。
近日,在戴德梁行北京不动产市场年中发布会上,戴德梁行北京估价及顾问服务部董事、北区新经济业务负责人金廉政向《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分享了国有资产盘活的价值及经验。
在金廉政看来,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过程不仅是对资产合规及运营现状的梳理,从而推动资管业务优化、实现战略升级,同时对于打通各层级、区域资产、构建业财一体化管理体系,塑造具有特色的市场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资产管理需要从简单的“管”字至上、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向精细化的资产运营管理转变。
金廉政分享道,目前众多央企和北京市属国企在集团层面纷纷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平台或资产管理部,其目的就是将管理视角从单纯的财务管理,提升到资产运营层面,对整体资产进行系统梳理和管理。
过去,国企管理资产往往局限于出租和基础物业管理。然而,面对当前写字楼市场严峻的竞争环境,如何抓住有限的新增租户需求,提升项目自身价值,关键在于实现“三管合一”,即运营管理、资产管理和物业管理的深度融合。
金廉政指出,物业管理是基础,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则侧重于项目的精细化经营,思考如何在基础服务之外,从项目运营和增值角度提供更优的管理模式。
金廉政强调,当前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监管层也通过政策(如基础设施REITs)为企业提供资产盘活渠道和工具。同时,资本市场对不动产充分开放。因此,国有资产管理端必须形成“以终为始”的全链条管理思维,将项目未来资本化退出作为管理的终极目标。
这要求在整个资产运营管理中实现更高水平的精细化和效率。传统的“收租绑定大客户”模式面临企业资金压力和项目运营难题的双重挑战,唯有打通“投融管退”全周期,才能有效应对。
他同时提出,数字化是提升资产管理效率的关键。过去,许多集团内项目公司各自为政,缺乏集团层面的统一规划和运营协调。而通过搭建管理平台系统实现数字赋能,集团可以实时跟踪各资产表现、预判发展趋势,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租户策略。比如可以引导租户在集团内部不同品质的楼宇间流动。
金廉政认为,数字化赋能不仅提供财务台账,更提供运营台账,能清晰识别租约到期情况,主动启动续租谈判,抢占市场先机,这对于精细化资产管理至关重要。
基于多年服务央企及地方国企的经验,金廉政表示,国有资产管理普遍面临四大核心问题:一是家底未摸清,二是价值待提升,三是管理效能低,四是发展难持续。针对上述问题,众多企业已在探索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