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迎峰度夏:多地“组合拳”保供电
“三伏天”拉开帷幕,高温天气下用电负荷节节攀升,电力供应面临大“烤”。多地电力公司推动保供工程投运、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探索电网智能化运维,以“组合拳”应答迎峰度夏“烤”卷。
迎峰度夏重点工程投运夯实保供基础
据气象部门介绍,2025年夏季,北京地区主要天气特征是降水偏多、气温略偏高、高温日数偏多。若连续出现高温高湿天气,用电负荷将呈现季节峰谷差大、空调等调温负荷占比高的特点。
为保障高温高湿天气下电网平稳运行和市民清凉度夏,国网北京电力建设67项电网度夏补强重点工程,已于今年7月上旬全部投运。其中主网工程19项、配网工程48项,新增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50千米、变电容量173万千伏安。这些重点工程不仅有效满足了通州、朝阳、海淀、经开区等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还可提升昌平、密云、顺义等地的供电能力。
在四川,国网四川电力为迎峰度夏保供建成投运13项重点工程,新建输电线路704公里,新增变电容量962万千伏安,整体提升各级电网供电能力655万千瓦。
其中,四川攀西电网优化改造、眉山西500千伏输变电、巴塘水电站500千伏送出等8项500千伏工程可有效增强四川骨干电网输电能力,成都市金融城、成都市空港新城、达州市开江县等5项220千伏工程则精准覆盖城市和产业用电负荷中心。
多元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战峰”实力
7月中旬,受持续高温影响,四川电网用电负荷突破7000万千瓦,17日晚最大负荷达到7311万千瓦,创历史新高。面对负荷高峰,国网四川电力“内外兼顾”,全力提升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
在积极争取省外电力支援方面,国网四川电力构建了“中长期合约保基本、现货交易调余缺、应急调度救急需”的多层次电力交易机制,确保电力供应有效保障。据了解,在负荷创新高时期,国网四川电力充分利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能力,所有入川输电通道均满载运行,最大力度支撑省内电力保供。
在挖掘需求侧柔性调节潜力方面,国网四川电力依托分时电价机制引导工业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主动避峰填谷;同时构建了规模达900万千瓦的需求侧响应综合措施库,在用电高峰时段,通过市场化手段精准平衡电网供需。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正在四川蓬勃发展。分布式光伏、储能等负荷资源可接入国网四川电力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在该平台的灵活调节下,这些负荷资源“华丽转身”,成了为迎峰度夏保驾护航的新生力量。
数智科技手段创新应用增添运维“法宝”
随着四川电网机巢式全自主巡检无人机近日正式投运,四川电网超、特高压线路巡检迈入“空地协同+智能巡航”时代。
“近期用电负荷高,要充分利用无人机长距离巡航优势,严密监测输电通道周边环境和设备状态。”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相关负责人部署飞巡任务后,远在泸州纳溪保电站的无人机机巢缓缓打开,启动巡检任务。操作人员通过集控室大屏实时观察巡航画面,系统后台自动分析回传数据,列出通道隐患,运维人员根据点位精准除患。
据介绍,机巢式全自主巡检无人机最大作业半径超50公里,克服了传统无人机无法穿透密林和险峻地形的难题,让输电导线在复杂环境中透明可见。其自动化作业仅需1名操作人员远程调度,巡检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明显提升。
为精准研判电网故障原因和影响范围,国网北京电力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拓展形成“电网一张图”配网停电研判场景应用,在全市开展“人工智能+电力”主动抢修服务,实现3分钟内发现故障、5分钟内定位故障区域,抢修时间平均节省20分钟,推动电力抢修服务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智慧升级。
汛期来临,为有效应对强降雨可能对电网带来的影响,国网北京电力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打造了输变电防汛智能体。智能体整合了气象、设备、抢修人员、车辆、物资等数据,可实现从雨前预判、雨中应急、雨后总结的全过程智能化辅助决策,工作时间由原来的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参与调研:梁恒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