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经济破万亿:风电与船舶海工领航,沿海轴成关键增量

网络 2025-07-19 05:05:48
市场资讯 2025-07-19 05:05:48 阅读

  7月4日,随着三峡集团江苏大丰海上风电项目9号机组叶片缓缓转动,我国目前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坐拥954公里的海岸线和3.75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在我国海洋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此前发布的《2024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江苏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0046.2亿元,同比增长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3%。

  不过,在海洋经济取得一系列发展成绩的同时,江苏省还面临着海洋经济结构有待升级、涉海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短板。

  “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彰显出江苏省深入推进全域协调发展与‘向海发展’战略的实际成效。”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表示,整体来看,江苏省海洋经济体量与其经济大省地位的匹配度还不高。

  船舶、海工产业成“顶梁柱”

  船上的绞车缓缓转动,甲板两侧的耙头和耙臂管被吊起后沉入水中,与船体舷侧的吸口连接。这是在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中,一艘挖泥船正在进行疏浚作业的场景。

  “主角”是新一代“疏浚神器”——15000方舱容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轮。2024年9月,该轮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交付。

  振华海工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海鲟”轮代表双燃料动力耙吸挖泥船技术的最新水平,填补了我国清洁能源挖泥船设计建造空白。

  记者了解到,以振华重工为代表,南通市集聚了中远海运、招商局重工等370家规上企业,组成了高技术船舶海工产业链,成为我国第二大船舶和海工基地。

  “中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靖江。”据悉,泰州市下辖的靖江市是我国造船第一大县级市。近年来,靖江市开始在绿色造船方面下功夫。

  不久前,江苏扬子泓远造船有限公司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在靖江市新桥镇开工。

  船舶、海工产业是江苏省海洋经济的“顶梁柱”,均位列全国第一。《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江苏省三大造船指标实现“16连冠”,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2281.8万、5225.7万、9825.4万载重吨。

  据介绍,2023年,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签署船舶海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海上风电走向深水远岸

  在盐城市大丰区东北方向海域,有98台风电机组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据悉,该项目是我国当前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

  2024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强调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布局。

  据项目负责人刘宇介绍,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00兆瓦,将在今年12月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预计每年将生产清洁绿色电能超26亿千瓦时。

  “项目还将探索空中发电、海中分层养殖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模式。”刘宇进一步表示。

  上述《统计公报》指出,江苏省拥有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研制基地。2024年,江苏省海上风力发电量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累计装机容量达1183.3万千瓦。

  锚定海洋新能源发展方向,江苏省还印发了《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

  4月29日,位于南通市如东县的“光氢储一体化”40万千瓦光伏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6月25日,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

  “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集光伏发电、氢能生产和储能于一体的项目。”据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年均上网电量约4.68亿千瓦时。

  通盐连“沿海轴”是关键增量

  以船舶、海工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持续领跑,海洋风电、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共同助推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在2024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不过,“海洋大省”江苏省与实现“海洋强省”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何建华分析称,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相对偏传统,转型升级仍有较大空间。

  江苏省实现海洋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通盐连“沿海轴”是关键增量。2025年2月,江苏省首个《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发布,提出构建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发展的总体格局。

  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陆忠华表示,通州湾示范区正加快打造江苏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何建华认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谋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对于江苏省而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由“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向海图强是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