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资讯:大豆、玉米、生猪等品种行情分析
【大豆/豆粕】
美国大豆优良率为70%,高于市场预期的67%,前一周为66%,美豆优良率大幅提升。国内方面,今日华北豆粕现货普遍上涨40元每吨,油厂开机率维持高位,豆粕库存持续增加。需求端,提货量同时也在高位。目前中美贸易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依旧较多,关注8月1日关税节点。豆粕价格走势重点关注美豆产区天气指引。
【豆油/棕榈油】
棕榈油主力合约继续走强,国内大部分工业品在宏观情绪支撑下再度走强。针对8月份的新税率谈判,美国同意将对印尼的关税从32%降至19%,远低于马来西亚的面临的25%的关税,印尼棕榈油在出口市场有竞争力。印尼能源部本周四讨论研究将生物柴油掺混比例提高到B50,具体推行日期没有提及,生物柴油需求预期再度提及,预期交易容易推升棕榈油价格走强。美豆方面主产区未来6-10天展望看,美国大豆南部产区存在温度高于常态,降水低于常态的风险。从长期趋势看,生物柴油的发展容易给植物油托底,长期思路需要对植物油维持逢低多配的思路。短期继续关注政策端和产区天气的指引。
【菜粕/菜油】
菜系近日将主要受经贸预期发生转变影响。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将于7月底开始对来自中国的钢材及相关产品加征25%的关税,以防止中国由于美国关税措施而向加拿大倾销钢材,此番表态再次引发市场对中加经贸关系的担忧。尽管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谅解备忘录让中澳菜系贸易存在增长空间,市场仍更担忧菜籽直接进口或面临不确定性,菜系进口供给或存在反复。菜系相较竞品不具性价比,但因供给潜能受限因素的影响,预计菜系降库的趋势仍将延续。综合来看,菜系短期再次受到经贸预期的冲击影响,短期价格重心或有所上行。
【豆一】
国产大豆维持反弹势头。未来一周吉林东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要防范短时渍涝风险。政策方面昨日竞价采购成交为零。进口大豆方面美豆方面主产区未来6-10天展望看,美国大豆南部产区存在温度高于常态,降水低于常态的风险。短期持续关注天气和政策的指引。
【玉米】
中储粮加大拍卖销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预期,今日(18日)将继续进行美国进口玉米竞价销售,数量约为30万吨,且部分玉米可申请延后出库。本周美国玉米优良率为74%,美玉米继续保持良好长势,或继续寻底。当前国内玉米市场整体矛盾不大,还未出现政策引导的供需结构性转变。但流通环节阶段性供应投放后,在美玉米价格下行背景下,大连玉米期货或继续底部震荡。
【生猪】
生猪09合约日内下探新低后随后走强,收盘小幅上涨。现货延续弱势情绪,价格继续回落,出栏节奏加快,供应加速释放。本周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其中,上半年猪肉产量增长1.3%。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2447万头,同比增长2.2%;上半年,生猪出栏36619万头,增长0.6%。从能繁母猪与仔猪数量来看,后期整体行业供应充裕,价格中期存下行压力,产业可逢高参与空头套期保值,关注出栏节奏对价格的影响。
【鸡蛋】
鸡蛋期货增仓下跌,主要跌幅体现在淡季合约如10、11月合约上。由于产能高企,淘汰力度不足,淡季合约承压,而旺季合约09仍然相对有支撑。现货价格上涨,季节性需求旺季逐步来临,关注现货的反弹力度。长周期来看蛋价周期尚未见底。
【棉花】
昨天美棉震荡走高,美棉周度签约数据表现一般,7月10日止当周,美国当前市场年度棉花出口销售净增0.55万包,较之前一周减少93%,较前四周均值减少89%。当周,美国下一市场年度棉花出口销售净增7.30万包。国内棉花需求一般,国产棉现货销售基差坚挺;棉花产业链呈现原料更强,下游偏弱的局面,纯棉纱价格跟随原料上涨,但动能偏弱。下游内地纺企开机继续下行,成品库存继续累积,不过新疆纺企开机仍高。截至6月底,棉花商业库存为282.98万吨,较5月底减少62.89万吨,消化仍然偏好,棉花库存仍存偏紧预期,支撑价格连续走强,存量的纺企后点价也给市场做多的理由。操作上暂时观望。
【白糖】
隔夜美糖震荡。巴西产量预期偏空,美糖上方仍面临一定压力,关注生产数据的变化。国内方面,今年食糖和糖浆进口量偏低,国产糖的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速度较快,库存压力较轻。天气方面,三季度的降雨预期偏低,25/26榨季广西食糖产量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关注后续天气情况和甘蔗长势。综合来看,美糖趋势依然向下,国内利多不足,预计糖价维持震荡。
【苹果】
期价震荡。新季早熟苹果开始陆续供应市场,价格同比有所增加,关注后期早熟苹果价格变化。从盘面来看,市场的交易重心转向新季度的估产。今年西部产区受到寒潮和花期大风的影响,不过寒潮过程中低温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主要增加了果锈的风险。另一方面,今年产区整体花量较足,产量预估相对偏空,操作上维持偏空思路。
(文章来源:国投期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