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VTOL领域最大单笔订单落地阿联酋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
中国eVTOL领域最大的单笔订单诞生。7月16日,界面新闻从上海时的科技获悉,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时的科技签署采购协议,宣布订购350架E20 eVTOL,订单金额高达10亿美元。未来,双方将共同推进E20 eVTOL在中东及北非地区的商业化落地,加速低空出行新模式的规模化部署与运营。
这是截至目前中国最大的单笔eVTOL意向采购订单,金额远超国内同类机型纪录,成为中国eVTOL领域单笔订单金额新纪录。时的科技方面介绍,该笔订单将分批交付,首批订单将在E20取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证之后交付。
签约当天,时的科技技术团队与阿联酋民航总局的代表围绕E20 eVTOL的适航审定路径、运行管理规则及监管对接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为该机型在阿联酋市场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为何“花落”阿联酋?
上海时的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倾转旋翼eVTOL的主机厂。此次签单的E20为时的科技旗舰型号eVTOL,采用的就是倾转旋翼构型,座位数5座,最大航程200公里,最大巡航速度320公里/小时,有效载荷450公斤。兼具垂直起降能力与高效巡航性能,面向城际和城内出行场景。
在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时的科技与Autocraf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eVTOL在中东及全球市场的产品引入、本地化部署及生态建设展开深入合作。本次10亿美元订单的签署,是此前战略合作落地转化的标志性成果。
阿联酋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阿两国经贸、文化、旅游等往来密切。中国与阿联酋在2024年5月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就提到,双方愿加强在创新、数字经济、科学等领域的合作。
时的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雍威表示:“首个大单落地阿联酋,说明公司产品与能力高度契合阿联酋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规划。”
黄雍威解释称,阿联酋尤其是迪拜,人口密度高、地面交通压力大,城市空中交通(UAM)解决方案具有天然的落地需求,eVTOL可有效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其次,阿联酋在民航监管制度上相对灵活,具备试点新技术的政策土壤。此外,阿联酋政府将eVTOL纳入“2030智慧自主交通战略”重点项目之一。
深圳市航空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超尘分析称,阿联酋高端旅游与城际交通需求旺盛,如迪拜-阿布扎比等场景,单架E20预计年收益可达300万美元。中东高温、沙尘等极端条件对eVTOL可靠性提出严苛要求,通过该市场验证的机型更容易获得欧美适航认证。
不过,黄雍威也提到,面对阿联酋10亿美元的海外订单,时的科技深知“大单易得,交付为王”。要确保E20 eVTOL项目的顺利落地,不仅需要产品能力支撑,更需要体系化、前瞻性的全球交付与服务战略。
据了解,目前,E20适航取证申请已被华东民航局受理,进入符合性验证阶段,预计2027年完成取证并量产投放市场。
出海关键突破
近年来,随着我国低空经济的爆火,eVTOL行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不少eVTOL主机厂不仅在国内揽获大批订单,还持续推进出海进程,到海外市场寻求机遇。
例如,国内“飞行汽车第一股”亿航智能2023年12月与Wings Logistics Hub达成战略合作与销售协议,推动EH216系列eVTOL在阿联酋当地的认证与运营。2025年3月,EH216-S在墨西哥完成首飞,亿航智能EH216-S全球飞行版图扩展到第19个国家。
同样位于上海的峰飞航空,在2024年5月和11月分别完成在阿布扎比和日本的首飞,并表示将继续推动研发设计、适航取证、场景应用的国际化合作协同。
而像时的科技一样拿下如此大批量海外订单的,在国内尚属首例。黄雍威告诉界面新闻,从一开始,时的科技就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方向之一。这次签署的10亿美元阿联酋订单,是E20 eVTOL全球市场布局的重大突破。
据界面新闻观察,时的科技之所以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方向之一,和其创始人的出身及成长背景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阿联酋以外,时的科技与马来西亚也保持深度合作。
“已签署的大单基础上,时的科技将重点投入资源,确保E20 eVTOL在阿联酋顺利完成本地化部署、适航认证、示范运营和商业化推广等一整套落地流程,形成可复制的国际项目交付模式。” 黄雍威向界面新闻透露。
谭超尘则向界面新闻表示,时的科技的订单不仅是中国eVTOL出海的里程碑,更证明中东市场在政策、地理、需求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极大加速全球“空中的士”商业化进程。
随着阿联酋大单的落地,时的科技的出海进程还将进一步提速。黄雍威表示,按照近期出海规划,时的科技将以阿联酋为战略支点,辐射中东、北非等区域国家,建立区域合作网络,扩大国际订单规模。积极参与与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适航交流与标准对接,推动eVTOL适航认证的区域互认机制。
从远期出海规划来看,黄雍威表示,时的科技未来将不仅输出产品和服务,更将探索适用于低空经济的“中国制造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推动“中国eVTOL标准体系”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