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板50ETF再扩容七家公募基金新品集中获批
记者获悉,易方达、华夏、嘉实、富国、国泰、工银瑞信、万家基金集体上报的创业板50ETF近日正式获批。这也是创业板50指数自2014年6月发布以来,跟踪这一标的ETF产品的又一次扩容。此前华安、景顺长城等多家公司有布局创业板50ETF相关产品。

年内新发基金规模破万亿份 被动指数型基金成11月新宠
2024年基金发行进入收官阶段。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下同),截至12月1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全市场共有1024只基金发行,发行份额突破万亿份,达10343.30亿份。其中,以被动指数型基金为代表的股票型产品发行火热,11月发行超千亿份,规模占比逾70%。展望2025年,机构普遍对企业盈利修复与A股市场走势持乐观态度。

公募机构调研活跃 看好A股中长期向上行情
11月份,公募机构积极调研A股上市公司,调研次数共计近5000次,半导体、电池等行业成为热门领域。多家参与调研的公募机构对后市持乐观预期,积极布局岁末年初的市场行情,特别关注科技成长板块及新兴产业周期的发展动态。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共有156家公募机构参与了A股上市公司调研,覆盖105个申万二级行业的557家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次数达4953次。

债券ETF规模首次突破1500亿元!
【导读】债券ETF规模突破1500亿元,年均规模增速超80%在股票ETF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另一ETF细分市场规模增长更为亮眼。最新数据显示,债券型ETF最新规模已经突破15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该类基金自2018年ETF发展元年以来,年均规模增速超80%,远远超过同期股票ETF的增速。

公募资金流向变动 “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
9月底以来,投资者风险偏好开始提升,“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债券型基金遭遇赎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债券基金份额减少逾7000亿份,股票型基金份额逆势增加700多亿份。从资金流向来看,尽管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但相对而言依然谨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迷失方向的私募FOF
私募FOF是通道,还是重要的资产管理工具?即便是从业者,如今也难以给出肯定的答案。近日,全国首例以所谓“私募FOF基金”形式提供场外配资违法案件的公开宣判,揭开了私募FOF通道业务的冰山一角。据悉,私募FOF管理人因具备双层产品结构,在协助进行场外配资方面极具隐蔽性,而且此类业务既不需要投研投入,又能帮助管理人扩张规模,因此部分私募FOF管理人选择铤而走险。“躺赚”是诱人的。

“牛散”与私募多路资金瞄准新兴产业
随着A股市场投资情绪的回暖,“牛散”频频现身定增市场。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以来,超10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名单中出现了“牛散”身影,葛卫东、郭伟松、张宇等知名投资人赫然在列,参与热情明显高于三季度。从行业分布来看,光伏设备、IT服务等备受“牛散”青睐。与此同时,11月以来私募调研也聚焦新兴产业。

年度策略会传递积极信号 公募看好权益投资机会
临近年底,基金公司纷纷展望明年投资机会。从华安基金、天弘基金、长城基金、国投瑞银基金等公司近期举办的投资策略会来看,公募基金普遍认为,当前经济企稳回升,显现出较强韧性。在此背景下,权益类资产性价比凸显,对后市不妨更乐观些。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华安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翁启森表示,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来看,10月M1、M2负增长收窄,居民、企业信心改善,宏观流动性环境出现拐点。

博时基金柴文超:对消费板块应乐观起来
过去3年多来,消费板块整体处于调整状态。在今年9月24日以来的反弹行情中,消费板块的表现依然欠佳。如何看待当前的消费板块?接下来有哪些投资机会?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柴文超表示,经过3年多的调整,消费板块的估值压力已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当前对消费板块应乐观起来。不过,消费板块后市向好还需要经济数据的好转以及消费者信心的提升。

多路资金共振 A股跨年行情可期
上周,A股主要指数在短暂盘整后重拾升势。回顾11月表现,上证指数在3200点至3500点区间宽幅震荡,虽然近期市场成交热度自高点有所下降,但A股各大指数表现仍较有韧性。随着岁末临近,很多投资者关心今年的跨年行情是否会如期到来。综合机构观点:从日历效应来看,岁末年初市场处于业绩空窗期,叠加年底机构资金博弈激烈,A股跨年行情时常发生。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