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多家公募企业年金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从投资管理情况看,企业年金三季度投资收益为533.24亿元。从基金公司参与情况看,多家头部公募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近期,还有一些企业年金借助宽基ETF入市。企业年金积累基金突破3.5万亿元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4年三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

营销加码 基金公司规模“收官战”正酣
近期,基金公司通过推进新发、加码自购、降低费率、优化产品等方式,试图在提供更好产品的同时,吸引投资者目光,打好“收官战”。年末基金营销加码新基金正加速为年末“规模战”补充战力。Choice数据显示,年末基金新发热度较高。从单月来看,11月基金新发数量及规模均达到下半年以来月度新高。截至12月5日,11月以来共有111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达1788.85亿元。

ETF对主动型基金的影响开始显现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今年以来备受瞩目的,莫过于ETF的爆发式增长,其对主动型基金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艰难,存量权益类基金份额也持续遭遇赎回,绩差的基金经理批量下岗。从近期发布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看,部分绩差基金经理黯然离职。以广发基金邱璟旻为例,10月25日离任广发优势成长股票基金,由嘉实基金跳槽过来的苏文杰接手。

看好后市投资机会 公私募基金积极加仓
临近年底,机构正在加大对权益资产的布局力度。从仓位情况看,公募基金已连续3周提升股票仓位。私募仓位也处于高位,超五成百亿级私募满仓。与此同时,机构密集借助ETF入市,在近期新上市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信托计划、私募基金、养老金产品等纷纷现身。

机构调研步履不停 权益类基金扛起发行“大旗”
公募基金公司密集走访上市公司发掘投资机会。博时基金、富国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机构近1个月累计调研超百次。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热度升温,权益类基金已成为当前的主流新品。投资机构在买入股票之前通常会先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这一动作也被许多投资者视为机构资金动向的有效指标。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近1个月有834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超1.8万次。

FOF投资走出低谷 增配ETF渐成趋势
随着权益资产回报提升,FOF产品业绩持续回暖。对于已经连续亏损两年之久的FOF类型产品,逐渐走出业绩泥潭,迎来曙光。“经历长达两年之久的阴霾,国内FOF投资渐入佳境,投研团队逐渐成熟、稳定,投资策略不断丰富、完善。”近日,多位FOF基金经理及基金研究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国内FOF产品年内业绩首尾相差超30个百分点,业绩垫底的FOF产品年内亏损超12%。

被动投资强势上位 基金经理“明星”光环渐淡
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正逐渐淡化以明星基金经理为核心卖点的公募传统竞争格局。当前,低成本、高效率的指数产品,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构成了降维打击,成为头部公募转型升级、摆脱个人依赖的核心抓手,也成为头部公募实现规模二次增长的核心引擎。中基协最新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对此已有所验证——11月份指数基金在股基发行份额中的占比高达90%。

北交所个股持续大涨 相关主题基金业绩领跑
近期,北交所大涨行情再次归来,主打“专精特新”的北交所受到市场关注,多只“8”字头的个股打破历史新高,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北证50指数实现翻倍,多只重仓北交所的基金业绩大增,以华安北证50成份指数A、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A和东财北证50指数A为代表的3只基金业绩位居全市场前列。在北交所投资热度升温的背景下,相关基金申购量快速提升,基金经理运作难度也在加大。

股票型基金年内分红大增 ETF占据分红榜前列
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次数超5500次,股票型基金、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基金中的基金(FOF)等基金分类分红总额明显上升。公募基金分红次数同比增长超7%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以权益登记日为基准,今年以来共有2913只基金进行分红(统计全部份额),分红次数合计5502次,同比增长7.76%,分红总金额达到1887.8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冰雪概念股大涨翻倍!主题基金飘红 还能买吗?
随着冬季来临,冰雪旅游概念的市场关注度逐渐升温。12月6日,大连圣亚冲击涨停,股价逼近历史高点,长白山涨超7%创新高,元隆雅图、冰山冷热等多只概念股股价大涨。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三季度已有数家外资机构、公募基金、资管和基本养老组合的多只产品提前埋伏到冰雪旅游概念之中,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多只公募基金的身影。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