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风向标 | 头部基金公司调研频繁,权益类宽基成主流新品
近期,公募基金公司对上市公司的密集调研活动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投资机会的积极挖掘。据Choice数据,近一个月内,834家上市公司接受了超过1.8万次的机构调研,其中半导体、自动化设备和电池板块成为焦点。公募基金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尤为活跃,累计调研次数达到5904次,博时基金以139次调研122家公司位居榜首,富国基金、嘉实基金等头部机构的调研次数均超过100次。

华西证券:预测未来五年光收发模块和光电路交换机出货量大幅增长
华西证券发布报告,在LightCounting最近一次研讨会上,Lightcounting预测未来五年光收发模块和光电路交换机(OCS)出货量将出现爆炸式增长。目前AI集群光模块出货量每年达数千万台,预计2029年将接近1亿台;OCS出货量2023年已达1万台,预计2029年将突破5万台。

中证A500持续吸金 新质生产力备受关注
上周A股市场维持震荡态势,全市场ETF资金净流出约46亿元。具体来看,资金在上周前三个交易日显得相对保守,到了上周四,资金开始变得活跃,当日全市场ETF资金净流入超过60亿元。12月6日,全市场ETF资金净流入超过140亿元,创下上周单日资金净流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多家公募继续在ETF细分领域持续发力。

指数化浪潮席卷债基 跨年行情受关注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指数股票基金一片火热的同时,指数债券基金规模也在悄悄壮大。部分机构对债基的配置逐渐出现指数化投资的苗头,基金公司对被动债基产品的布局力度也有所提升。经历了9月底以来的调整后,债市近日迎来强势反弹,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让不少业内人士直呼“1时代”已来临。

中信证券:预计11月信贷投放情况会有所改善 但幅度有限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近年来,票据利率波动明显加大,背后指向银行“以票充贷”的现象。从监管角度来看,解决问题的核心仍是强调票据交易的真实性,通过监管压缩套利空间,打击炒作行为。通过梳理监管动作和市场数据,我们认为借助票据贴现虚增贷款规模的现象已经得到一定的整治。从票据利率和票据供需数据结合来看,预计11月信贷投放情况会有所改善,但幅度有限。

ETF“上新”节奏加快 布局宽基赛道成共识
10月以来,宽基指数ETF“上新”节奏加快。不仅是中证A500源源不断迎来新品,中证A50、A100指数也持续出现多家基金公司争相上报新品的情况。此外,老牌宽基指数创业板50、沪深300、深证100等,均吸引了多家基金公司批量上报产品。短短两个月内,数十只不同类型的宽基指数产品快速涌现,全面布局宽基赛道已成为ETF行业参与者的共识。

广发证券:年底至明年1月份高股息配置窗口期 预计银行板块将跑平市场
广发证券研报表示,从银行板块投资来看,上周股息是个股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股息率较高的H股银行表现显著优于A股银行。年底至明年1月份高股息配置窗口期,预计银行板块将跑平市场。全年来看,考虑到政策方向调整驱动名义回报率的回升将弱化高股息投资的逻辑,保险负债端增速或放缓,低风险偏好配置同比预计有所下降,因此高股息重估的空间和时间略弱于去年同期。


“黄金抓手”!头部公募开启新引擎
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正逐步结束以明星基金经理为核心卖点的公募传统竞争格局。低成本、高效率的指数产品正在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构成降维打击,而指数基金本身亦成为头部公募转型升级、摆脱个人依赖的核心抓手。

超九成私募仓位过半 真金白银加码权益资产
进入12月,私募“攻势”愈发明显。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其中仓位超五成的私募基金占比超90%。与此同时,私募自购阵营持续扩容,截至12月5日,今年以来私募合计自购金额超7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效果将有效传导至企业及居民部门,从而推动权益资产稳步向上,后续可积极围绕基本面改善布局结构性机会。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