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赚34%!上半年基金业绩出炉 哪些领域有“钱途”
上半年行情收官,各类型基金的投资业绩也纷纷出炉。今年上半年,投资风险资产(如海内外股票、商品)的基金收益亮点纷呈。数据显示,得益于美股上涨,投向美股科技股的QDII基金收获颇丰,两只基金收益率超30%,单只基金最高赚约34%。

上半年港股主题基金设立达35 只其中3只产品发行规模均超10亿元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投资机会明显,引得相关机构加快布局步伐。Wind资讯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募基金合计发行港股主题基金35只,合计发行规模超过60亿元,其中,有3只产品发行规模更是均超过10亿元。展望下半年,多家公募基金认为港股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基于对估值和资金面等因素预期,对高股息、科技等板块仍有较高预期。

可转债上演“过山车”行情 变局之下如何应对?
近期,可转债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多只可转债上演“过山车”行情,其间一度出现连续大跌行情,一些正股面临“面值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可转债表现尤甚。有专家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上市公司仅面临股票价格下跌而非债务风险,可转债价格不会大幅偏离票面价值。当可转债交易价格大幅低于面值时,反映出市场认为发行主体存在较大概率无法兑付债券本息,即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国内ETF投资蔚然成风 基金份额上半年最高增近90倍!它们有何吸金“利器”?
今年以来,国内ETF投资蔚然成风,不仅新发市场激战正酣,持续营销(业内简称“持营”)市场也在多点开花。除头部宽基ETF强势“吸金”外,今年上半年,富国创业板ETF、易方达MSCI美国50ETF、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天弘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易方达中证银行ETF等存量产品规模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两极分化!QDII基金“中考”成绩出炉:首尾收益率相差超60个百分点
随着“半年考”收卷,“出海”投资的QDII基金“中考”成绩出炉,却出现首尾大分化,有人欢喜有人愁。QDII基金已逐渐成为投资者实现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部分QDII基金聚焦于美国及中国香港市场。上海某公募人士称,今年以来亏损较大的QDII基金“港股含量”不低且集中在医药赛道,而绩优QDII产品则密集重仓美国AI科技巨头。

公募“中考”成绩单出炉 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首尾差异超过70%
随着上半年行情收官,半年度公募基金冠军之争尘埃落定。从2024年上半年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来看,前三名被QDII基金包揽。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以33.71%的收益,成为权益类基金上半年冠军基。与此同时,也有基金没有踩准市场的节奏,上半年净值下跌超过35%,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首尾差异超过70%。

公募要求货币经纪公司降低服务费用 待谈判结果确定
公募行业费率改革第二阶段费率改革正渐次落地。根据新规,基金管理人委托货币经纪公司为基金提供经纪服务的,相关服务费用不得从基金资产中列支,而是由基金公司自担,货币经纪公司合情合理降费成为行业焦点。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基金公司正与货币经纪公司就费率进行谈判,要求降低交易收费标准,并且对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主体都采用统一标准,而不是对基金公司采取较高标准的差异化收费。

公募基金年中成绩出炉 长盛基金两产品近三年业绩夺冠
2024年过半,刚刚突破31万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年中业绩榜单出炉。从整体来看,“债强股弱”是今年上半年投资市场的主要特征。在纯债基金投资领域口碑出众的长盛基金,旗下长盛盛裕纯债与长盛安逸纯债近三年业绩分别摘得同类冠、亚军。具体来看,长盛基金固收整体业绩强势,旗下43只债券基金(A/B/C/D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今年上半年为持有人创造了正收益。

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近9年新高 多为“个人原因” 上半年这类基金大部分都亏钱
2024年上半年,基金经理“离职潮”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年内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达165人,创近9年来的同期最高水平,前高为2015年同期的185人。从基金产品角度来看,年内已有超2000只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更。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基金经理增聘、卸任、离职公告仍将较为频繁。每一次人员的大规模变化,都是行业自我探索、自我调整、自我革新的信号。

又一位基金经理“重返”公募
近日,西部利得新动向公告称,将增聘董伟炜为基金经理,与林静共同管理该产品。这也意味着,又一位基金人才在阔别公募数年后,选择了重新回归。资料显示,董伟炜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担任光大保德信基金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汇华理财有限公司权益配置总监。他坚持投资决策、风控系统、投资纪律与心态为一体的投资框架,综合策略、操作、心态影响和风控要求。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