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建投:7-8月中报将成为市场重要交易线索 关注超预期或增速较高的板块
中信建投证券7月22日研报表示,7-8月中报将成为市场重要交易线索,关注超预期或增速较高的板块。大类风格来看,稳定类表现最佳,周期品环比改善,红利相关板块整体向好;科技制造内部分化,综合来看,传统TMT(半导体和苹果链等)以及部分高端制造板块仍是确定性较强的景气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红利和部分成长板块可能存在交易热度和拥挤度升温的短期风险,但也为板块中期布局提供好的时机。

中金公司:下半年建议关注通信设备行业五大机遇
中金公司近日研报表示,展望2024下半年,我们建议关注通信设备行业五大机遇:1)国产算力提速,驱动AI产业长期为新质生产力赋能;2)AI大模型向多模态方向演进,同时关注工程优化和长期推理落地,驱动海外云端硬件需求保持高景气;3)运营商资本开支平淡,关注5G-A、骨干网升级等结构性机遇;4)国内卫星建设加速;5)企业出海引领新成长。

私募调仓动向曝光 增加成长股配置 积极调研“国产替代”主题
7月以来,部分上市公司因回购事项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一些私募机构的最新调仓动向曝光。有迹象显示,大消费、科技赛道和周期股成为私募调仓的重点方向。此外,私募机构下半年以来积极调研科技公司,引发市场关注。私募密集调仓近日,多家公司因回购事项发布公告,一些知名私募的最新持仓浮出水面。

南向资金持续扫货 基金瞄准港股下半年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多只港股基金在震荡的市场中表现不俗,净值涨幅超过10%。最新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显示,部分基金经理在二季度显著提升了港股仓位,同时增持了互联网龙头及高股息个股,因此获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截至7月17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3707.42亿元,超过2023年和2022年全年净买入额。站在当下时点,基金经理认为,结合资金面、基本面及估值等因素,港股下半年仍存在不少投资机会。

百亿级私募使出今年以来最大加仓动作
手握重金的头部私募愈发积极。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截至7月5日,百亿级私募仓位升至74%以上,单周仓位提升超4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周度最大加仓幅度。与此同时,截至7月19日,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自购合计近4亿元,本月以来希瓦私募便自购两次。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多家百亿级私募对后市的看法相对积极,挖掘结构性机会已成为共识,其中芯片、AI硬件等科技板块备受到私募青睐。

超配半导体!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提前下手
周期触底、业绩爆发、股价狂飙……近期,半导体板块成为股票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场有24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6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0%,长川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最高超10倍,带动整个半导体板块继续强势走高。

主动被动齐发力 公募基金精准支持“硬科技”发展
自2019年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以来,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积极投身科创板投资,一方面通过主动权益产品,积极挖掘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布局指数产品,精准支持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国内科创主题基金管理规模接近2000亿元,其中指数基金规模达到1800亿元以上。并且,公募基金整体持有科创板股票市值已突破2500亿元。

红利主题基金罕见清盘 “香饽饽”还香吗?
近日,在多只银行股接连创下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华南某公募旗下红利主题基金公告,因连续多日规模较小从而触及了清盘线,这在年内“红利热”的背景下较为罕见,也折射出板块震荡走低后,市场对红利主题投资出现了不同态度。无论是ETF份额增速放缓甚至净赎回,还是部分产品在发行端的延期募集,都意味着部分资金已经以谨慎的态度用脚投票。

看好“出海”龙头 五位副总级公募基金经理下重注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企业出海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不少重量级基金经理二季度的调仓也反映出对相关出海公司标的的偏好。刘彦春、茅炜、杨谷、李化松、萧楠等5位公募副总级基金经理,在今年第二季度期间集体加仓了出海主线。与此同时,由于国内消费需求减弱,包括白酒在内的消费板块成为被减持的对象。

公募基金二季报收官:规模首破30万亿元 重仓四大行业均超2000亿元
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为30.71万亿元,首次突破30万亿元,较2023年末的27.27万亿元增长12.6%,较2020年末的20.05万亿元增长53.17%。数量方面,公募基金达到12028只,较年初增加514只,再创历史新高,基金份额增长至29.67万亿份。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