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公司频频自购出于多重考量
近日,汉和资本发布自购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追加申购旗下私募基金产品。在此之前,多家百亿元级私募基金公司已斥重资自购旗下产品,最高者达2.5亿元。公募基金公司更是自购动作频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等表现踊跃,股票型基金备受青睐。

日经225ETF净值波动差异明显
最近,日经225指数经历了剧烈波动,出现“过山车”行情。8月5日,该指数大跌4451.28点,跌幅为12.40%;8月6日,大幅攀升3217.04点,涨幅为10.23%;8月7日,上涨414.16点,涨幅为1.19%;8月8日,下跌258.47点,跌幅为0.74%。受此影响,追踪日经225指数的4只ETF产品也表现出剧烈波动,有2个交易日的净值波动差异明显。

1580余只基金C份额反超A份额 谁在推动“A减C增”?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崛起,基金产品的C类份额逐渐发展壮大。在渠道的推动下,不仅多只存量基金陆续增发C类份额,甚至部分产品的C类份额已经反超A份额;此外,在新发市场中,也有部分C类份额的募集规模高于A类。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580余只基金的C类份额超过A类,长信30天滚动持有、汇添富稳鑫120天滚动持有等产品甚至拉开了上百亿份的差距。

年内113只“固收+”基金浮盈超过5%
今年以来,曾遭遇明显回撤的“固收+”产品不断调节权益与固收之间的比例,确定资产配置中枢,捕获了净值“回血”机会。与此同时,因风格均衡、波动低于权益类产品,“固收+”正重获投资者青睐。

巨额剪刀差!南向4000亿抄底 北向三个月卖900亿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8月8日,南向资金今年累计净买入4063亿元(人民币,下同),远超去年全年的净买入额2895亿元,成为今年抄底港股市场的主力资金之一。自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以来,北向资金近年来的持仓收益有目共睹,然而南向资金似乎并未展现出足够的获利能力——恒指前年下跌15.46%,去年下跌13.82%,今年续跌0.91%。

后市如何走?机构:对A股、港股保持乐观,看好四类投资方向
全球资本市场近期震荡不断,国内资本市场亦迎来关键时间节点,后市将演绎怎样行情?近日,中欧基金基金经理罗佳明在2024年中期策略会上表示,结合估值和企业盈利两个角度,都有理由相信A股和港股的潜力以及韧劲,在具体投资机会中他较为看好四类方向。罗佳明表示,用恒生指数盈利预测数据,会发现近期基本面已出现积极迹象。

年内第8只基金发行“折戟”……
近日,国寿安保基金发布国寿安保盛恒平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在长达三个月的募集期结束后,该基金成为年内第8只募集失败的产品。在新基金发行遇冷的背景下,成立门槛更低的发起式基金成为不少公司上新的权宜之计。有公募基金销售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债券产品和权益类稳健风格相对卖得较好。

新批债基久期不超过两年?已有公募签署承诺函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近期监管部门要求新批的债券型基金要出具久期不超过两年的承诺函,目前主要针对头部基金公司。有公募机构人士向记者证实,此消息属实。“其实不仅仅头部基金公司,不少中腰部基金公司也接到了这样的通知。”该业内人士表示。华南一家公募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近期新上报了一只债基,并已按监管要求签署了承诺函,承诺公司将会在久期运作方面加强控制。

“暂停债基审批”?新产品审核速度确实变慢 债券基金数量规模已均创新高
随着债券基金数量和规模双双创新高,有消息称“暂停债券基金审批”。界面新闻记者从多家公募了解到,“上报后的新债券基金并非全部被叫停,只是相比之前的速度稍慢,目前仍有产品陆续拿到批文”。“并没有接到监管停发债基的明文指令或者窗口指导,但是审批的速度确实比之前慢了一些”,一家受访的公募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仍在正常申报债券基金。
谁在持续买入?今年最火爆资产九连涨
公募REITs指数九连涨。忽如一夜春风来。在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之际,国内小众产品公募REITs风景独好。8月7日,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大涨1.33%,实现9连涨,涨势如虹。该指数年内涨幅扩大至12.85%,成为年内表现最好的一类公募产品。
本周焦点